胸骨是胸廓的重要骨骼,平时可能不太受关注,但如果出现压痛,可能和多种疾病有关。据临床数据,大约12%的门诊胸痛患者,问题就出在胸骨或周围区域,需要结合症状、检查一步步排查才能明确原因。
一、创伤性病变的临床特征
胸骨骨折不算常见,大概占全身骨折的3%,多由交通事故(比如安全带勒伤)、运动撞击这种强冲击导致。典型表现有三个:一是呼吸或咳嗽时疼得更厉害;二是胸骨角(就是胸骨中间凸起来的部位)、胸骨体、剑突(胸骨最下面的小骨头)这三个点可能有压痛,组合起来有特点;三是如果还出现咯血、皮肤下像有气泡(皮下气肿),要警惕肺部受伤。
检查首选X线片,怀疑骨折但X线看不清楚的,得做CT三维重建。急性期主要用胸带固定、缓解疼痛,要是出现连枷胸(比如多根肋骨骨折导致胸壁像波浪一样浮动)这种严重情况,可能需要手术固定。
二、血液系统疾病的骨髓表现
大约20%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刚发病时会有胸骨压痛,主要是骨髓里恶性造血细胞太多,挤得骨头疼。典型表现包括:胸骨柄(胸骨最上面的部分)压痛比其他部位更常见;同时可能有贫血(乏力、脸色苍白)、容易出血(牙龈出血、流鼻血)、反复感染(发烧、感冒老不好);骨髓检查会发现原始细胞(没成熟的血细胞)比例超标。
先查外周血涂片(扎手指或抽静脉血看血细胞形态),最终得做骨髓穿刺(用针抽一点骨髓出来检查)才能确诊。如果胸骨痛一直不好,同时血常规有异常(比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值不对),一定要去血液科看看。
三、肋软骨炎的诊疗要点
肋软骨炎是胸痛门诊很常见的问题,大概占30%~35%,典型表现有三个:常发在第2~4根肋软骨和胸骨连接的地方;疼痛是局限在小范围的钝痛,不会往肩膀、后背串;压的时候疼的范围直径不超过5厘米。
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比如用40~45℃的热毛巾敷局部、用抗炎止痛药物或者物理治疗(比如超短波)。大多数人慢慢会好,但如果疼了超过3个月,得再去检查排除其他问题。
四、其他鉴别诊断要点
除了上面说的,还有几种常见疾病要注意区分:
疾病类型 | 特征性表现 | 诊断要点 |
---|---|---|
胸骨骨髓炎 | 局部又红又肿、发烫、疼,还发烧超过38℃ | 查血液里有没有细菌(血培养),再穿刺病灶取标本培养 |
带状疱疹前期 | 单侧胸壁像火烧一样疼,皮肤摸上去敏感 | 一般72小时内会出一串小水疱 |
纵隔气肿 | 胸骨后面疼,脖子摸上去像握了一把雪 | 胸片能看到纵隔里有气体影子 |
胃食管反流病 | 吃完饭后胸骨后烧得慌,平躺更厉害 | 24小时胃酸监测有异常 |
焦虑障碍 | 一阵阵胸闷,还伴有心慌、手抖、出汗 | 心电图没提示心肌缺血 |
五、规范就医路径指导
出现胸骨压痛时,先做好这几点:
【立即处置三原则】
- 调整姿势:半坐起来(45度左右),能减轻呼吸时的疼痛;
- 冷敷:急性损伤后24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间歇敷,每次15~20分钟,避免冻伤;
- 记录疼痛:用0~10分的疼痛评分(0分不疼、10分最疼),每天记几次,方便医生判断。
【这些事别做】
- 别反复按揉胸骨,避免加重损伤;
- 别随便用活血化瘀的外用药(比如红花油),尤其是刚受伤时;
- 咳嗽太厉害会加重疼痛,必要时找医生开镇咳药。
如果同时有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皮肤青紫(比如嘴唇、指甲变紫),赶紧打120叫救护车。
六、预防性健康管理
想减少胸骨相关问题,重点人群要做好这几点:
- 乘车安全:安全带系在锁骨下方,别勒在脖子或胸骨上;
- 预防骨质疏松:50岁以上人群每天补充800毫克钙剂+800IU维生素D(具体听医生的);
- 运动防护:对抗性运动(比如橄榄球、篮球)要戴合格的胸部护具;
- 定期体检:40岁以上定期做胸片和血常规检查。
胸骨压痛的原因很多,得结合病史(有没有受伤、有没有其他症状)、医生检查和辅助结果(比如X线、血常规)才能确定。建议大家记住:先排除外伤,疼得越来越厉害要及时查,同时注意有没有发烧、出血等伴随症状。如果胸骨痛一直不好或加重,一定要去胸痛中心,让多学科医生一起排查,避免漏诊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