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很多人因为长期久坐,腰部压力大,腰椎骨质增生就是常见问题之一,容易引发腰部酸痛。想要缓解这种不适,可以从日常护理、物理治疗、运动康复、病情监测这几个方面科学应对。
日常护理:做好基础防护
长期久坐的人,坐姿特别重要,要保持端正,别弯腰驼背,每坐45分钟就起来走走、伸伸腰,让腰部放松一下。冬天一定要注意腰腹保暖,别受凉——合适的温度能让腰部肌肉、韧带保持弹性,不容易僵硬发紧。家里选沙发别挑太松软的,不然坐下去容易陷进去,导致腰椎往前倾,最好选硬度适中的坐垫。如果腰痛突然发作(比如急性加重期),要多卧床休息,选硬板床,这样能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曲线,减轻腰部压力。
物理治疗:缓解症状的好帮手
热敷是缓解腰痛的常用方法,比如远红外热敷能比传统热敷更有效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着减轻酸痛。牵引治疗得找专业康复师做,能轻轻拉开椎间隙,减轻对神经的压迫,但自己别乱试。推拿可以重点按揉腰部的膀胱经穴位(比如腰眼附近),但急性发作期千万不能用力按,容易加重疼痛。像超短波、红外线这类理疗,能改善腰部组织的代谢,但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别烫伤皮肤。
运动康复:帮腰部重建力量
运动是帮腰部恢复功能的关键,游泳尤其适合——蛙泳最好,水的浮力能减轻腰椎负担,不会加重腰部压力。改良版“小飞燕”也很有效:趴在床上,头胸和双腿同时慢慢往上抬,保持5秒再放下,每天做3组,每组10次,能锻炼腰背部肌肉。还有五点支撑(用头、双肘、双脚支撑身体,慢慢抬起臀部),可以慢慢进阶到三点支撑(用头和双脚支撑),能更好激活核心肌群,增强腰部稳定性。运动强度要适中,心跳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左右(比如最大心率大概是220减去年龄),所有运动都以“不诱发疼痛”为原则,别勉强。
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异常信号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赶紧去医院:用了常规方法(比如热敷、休息)1-2周还是没缓解;腿麻、像过电一样的放射性疼痛;晚上疼得睡不着;或者大小便不受控制。检查可以选低剂量CT三维重建,能更清楚看出椎管有没有狭窄。如果保守治疗(比如日常护理、物理治疗、运动)3个月以上都没用,可以考虑射频消融这类微创手术,但一定要符合手术条件,听医生的建议。
最后要提醒大家,日常管理也很重要:控制体重( overweight会加重腰部负担),别搬重东西,避免突然扭腰;饮食上多补点钙和维生素D(比如喝牛奶、吃深绿色蔬菜、晒晒太阳);坐的时候选有靠背的椅子,每隔半小时就活动一下。症状缓解后要慢慢开始康复训练,定期复查能及时调整方案,避免病情加重。只要坚持科学应对,大部分人的腰部不适都能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