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传导系统里如果多了一条异常的“小路”(医学上叫“房室旁路”),当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时,会引发特殊的心脏电活动问题——可能让心室跳得特别快。看懂这种情况的心电图特征,对及时发现风险、采取措施很重要。
为什么会心跳那么快?
预激综合征的核心是心脏里多出了一条“房室旁路”——这条“小路”比正常的传导路径(房室结)传电速度快很多。当合并房颤时,心房里紊乱的电信号会同时走“小路”和正常“大路”(房室结)下传到心室,结果就是心室跳得特别快。而且,这条“小路”的“反应恢复时间”(不应期)越短,心室率可能越快,甚至有诱发心室颤动的风险。
心电图上有哪些典型表现?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时,心室的电活动图形(QRS波群)主要有三种类型:
- 完全“小路”传导型:如果所有心房电信号都走“小路”下传,QRS波群会变得又宽又畸形(超过120毫秒),看起来像室性心动过速。这时候可能还能看到一点“预激波”(delta波)的痕迹,但因为心跳太快,往往不容易看清。
- “大路”“小路”混合型:如果两条路同时传导电信号,QRS波群会在“窄”和“宽”之间变来变去——窄的是电信号走“大路”,宽的是走“小路”,其实是两条路“抢着传电”的结果。
- 完全“大路”传导型:极少数情况下,“小路”只能逆向传电(不能正向传),所有电信号都走“大路”,这时候QRS波群看起来正常,但心室率常常超过180次/分——别以为没事,背后可能藏着“小路”。
怎么找到房颤的痕迹?
因为心室跳得太快,房颤特有的“小f波”(心房乱跳的信号)往往看不清楚,但有几个特点能帮着判断:
- 两次心跳的间隔(RR间期)绝对不规律(差别超过80毫秒);
- 如果有一段心跳稍微慢一点(长RR间期),可能能短暂看到f波;
- 等心室率控制下来后,心电图上会出现不规则的基线波动,这就是房颤的信号。
怎么确诊这种情况?
通常会分三步检查:
- 常规心电图:发作时做最直接,注意选对导联——V1导联对“预激波”很敏感,II导联更容易看到房颤的f波。
- 动态监测:如果是偶尔发作(阵发性),做48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能提高检出率;有时候会用运动平板试验,通过运动诱发潜在的异常传导。
- 电生理检查:如果普通心电图看不清楚,就需要做心内电生理检查——把细电极放到心脏里,直接测量电信号,能明确“小路”的位置和传电特点。
哪些信号提示危险?
要警惕这几个危险信号:
- 最短的两次心跳间隔(RR间期)小于250毫秒(相当于心率超过240次/分);
- QRS波群在窄和宽之间快速变化;
- 出现室性早搏等“预警信号”。
还要注意和两种情况区分:
- 房颤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心跳间隔相对规律,能看到典型的束支阻滞图形;
- 多形性室速:心房和心室跳得不一致(房室分离),心室率更快、更不稳定。
临床怎么处理?
急性期要优先控制“小路”的传导;不能用阻滞“大路”(房室结)的药物;稳定期推荐做射频消融——把“小路”打掉,成功率超过90%。
掌握这些特征,能帮着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果房颤患者心室率超过200次/分,一定要高度警惕预激综合征的可能,优先考虑电生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