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苄啶与磺胺甲恶唑Trimethoprim with sulfamethoxazole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一、药物基本属性
- 药品分类
化学药品(复方制剂,含磺胺甲恶唑与甲氧苄啶)
- 来源与性状
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Z)与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均为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两者按5:1比例组成的复方制剂,通过双重阻断细菌叶酸代谢途径发挥协同抗菌作用。磺胺类药物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应用于临床,甲氧苄啶作为增效剂于1960年代开发,联合使用显著提升了抗菌效力。
- 管理级别
非管制处方药(Rx-G)
原因:属于广谱抗菌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以降低耐药风险,但未含麻醉、精神类或毒性成分。
- 临床价值
替代药(A)
原因:尽管对多种细菌感染有效(如尿路感染、肺孢子菌肺炎),但因耐药性增加及过敏风险,通常作为特定病原体感染或无法使用一线药物时的替代选择。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
抗菌机制
- 磺胺甲恶唑: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断细菌二氢叶酸合成。
- 甲氧苄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四氢叶酸生成。
两者联用实现对叶酸代谢的双重阻断,抗菌活性增强10倍以上,且延缓耐药性产生。
-
适应症
- 敏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
- 肺孢子菌肺炎(免疫缺陷患者的首选预防及治疗药物)。
-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针对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
- 急性中耳炎(儿童患者)。
- 肠道感染(志贺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副作用
- 过敏反应(皮疹、Stevens-Johnson综合征)。
-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
- 血液系统毒性(粒细胞减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肾损伤(结晶尿、间质性肾炎)。
-
禁忌与风险
- 绝对禁忌:对磺胺类药物过敏、妊娠晚期、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叶酸代谢障碍(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 慎用情况:老年人、G6PD缺乏症患者(可能诱发溶血)。
- 药物相互作用:与华法林、苯妥英钠合用时需监测血药浓度;甲氨蝶呤合用增加骨髓抑制风险。
特别提示
该药物需严格遵循剂量与疗程,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治疗期间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肾功能。具体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师。
参考文献
- 磺胺类与甲氧苄啶复方制剂的抗菌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
- 复方磺胺甲恶唑在免疫抑制患者中的治疗指南
- 药物过敏反应与磺胺类药物安全性评价
- 叶酸代谢双重阻断策略的药理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