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冲突停止后的炸弹爆炸Explosion of bomb after cessation of armed conflict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关键词
索引词Explosion of bomb after cessation of armed conflict、武装冲突停止后的炸弹爆炸
别名战后遗留炸弹爆炸、停火后炸弹爆炸、战后未爆弹爆炸、战后遗留爆炸物事件
武装冲突停止后的炸弹爆炸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史与暴露史:
- 有明确的战后炸弹爆炸暴露史,包括在遗留战场、居民区或其他地方因未被及时清理的炸弹、地雷等爆炸物引发的意外爆炸事件。
- 伤者或目击者能够提供详细的受伤时间和地点信息。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剧烈疼痛:受伤部位剧痛,尤其是在肢体、胸部或腹部受伤时(90%-100%)。
- 呼吸困难:由于肺部受损或胸壁受压,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80%-90%)。
- 听力下降或耳鸣:爆炸冲击波可能导致内耳损伤,患者可能感到听力下降或持续耳鸣(70%-80%)。
- 视觉异常:眼睛受伤或因头部创伤导致的视物模糊、复视等视觉问题(60%-70%)。
- 非典型症状:
- 头晕或意识丧失:脑震荡或其他颅脑损伤可引起短暂或长时间的意识改变(20%-30%)。
- 恶心呕吐:可能是颅内压增高或胃肠系统受到冲击的结果(15%-25%)。
- 全身性症状:发热、寒战等感染迹象,提示存在继发感染风险(10%-20%)。
-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 典型体征:
- 开放性伤口及异物残留:皮肤裂开,可见明显出血点及金属碎片或其他异物嵌入组织中(80%-90%)。
- 骨折:高速碎片撞击或直接冲击力造成骨质断裂,尤其常见于四肢骨骼(70%-80%)。
- 烧伤痕迹:热辐射引起的局部皮肤红肿、水疱甚至焦痂形成(60%-70%)。
- 肺挫伤:听诊发现双侧肺部啰音,X线检查可见斑片状阴影(50%-60%)。
- 非典型体征:
- 腹部膨隆:内脏破裂出血导致腹腔积血,触诊时腹部紧张、反跳痛阳性(20%-30%)。
- 神经系统缺陷:如肌力减弱、感觉障碍,表明脊髓或周围神经受损(10%-20%)。
- 休克状态:低血压、心动过速、肢端湿冷等循环衰竭表现(15%-25%)。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的病史与暴露史,并且至少具备一项典型临床表现或体征即可确诊。
- 若无明确病史,需结合多项支持条件进行综合判断。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
- 异常意义:识别骨折位置、异物分布及内脏损伤程度。X线检查是初步评估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骨折和异物定位。
- CT扫描:
- 异常意义:更详细地显示内部结构损伤,如颅内出血、肺挫伤、腹腔内脏器损伤等。CT扫描有助于全面评估多器官损伤情况。
- 超声检查:
- 异常意义:快速评估胸腹腔内出血、心脏功能及腹部器官损伤情况。床旁超声(FAST)是急诊科常用的初步筛查工具。
-
心电图(ECG):
- 异常意义:监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部分病例中可见心电图变化,尤其是急性心律失常(阳性率:约10%-20%)。
-
其他检查:
- 眼底镜检查:评估眼部损伤,特别是视网膜剥离或玻璃体积血。
- 听力测试:评估内耳损伤情况,确认听力损失的程度。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液检查:
- 全血细胞计数(CBC):
- 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炎症反应(检出率:约80%-90%)。
- 红细胞计数下降:提示失血或溶血。
- 血小板计数下降:提示凝血功能障碍或消耗性凝血病。
-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高乳酸等,反映机体应激状况(检出率:约80%-90%)。
- 酸碱失衡:代谢性酸中毒常见于严重创伤后。
- 凝血功能:
- PT/INR、APTT延长:提示凝血因子消耗或肝功能受损。
- D-二聚体升高:提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
-
生化指标:
- 肝功能指标:
- ALT、AST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
- 胆红素升高:提示肝功能不全或溶血。
- 肾功能指标:
- 心肌酶谱:
- CK-MB、Troponin I/T升高:提示心肌损伤(阳性率:约10%-20%)。
-
动脉血气分析:
- 氧分压降低:提示低氧血症。
- 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提示呼吸功能受损。
- pH值下降:提示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
-
微生物学检查:
- 血液培养:排除败血症。
- 伤口分泌物培养:指导抗生素治疗。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病史与暴露史,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影像学检查(X线、CT、超声)和实验室检查(血液、生化、凝血功能)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评估为主,特别是CT扫描和床旁超声,可以全面评估多器官损伤情况。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注白细胞计数、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及心肌酶谱的变化,以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决策。
权威依据:根据国际急救指南、创伤外科手册以及相关军事医学研究报告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