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未特指身体区域的开放性伤口Open wound of unspecified body region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编码ND56.1

关键词

索引词Open wound of unspecified body region、未特指身体区域的开放性伤口、切口NOS、贯通伤NOS、开放性伤口NOS、未特指身体区域穿刺伤伴异物、四肢撕裂伤,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四肢撕裂伤NOS
同义词cut NOS、open wound NOS、penetrating wound NOS
缩写OWUBR
别名外伤、创伤、伤口、开放性外伤、开放性创伤、开放性损伤、皮肤破损、割伤、撕裂伤、刺伤、穿刺伤

未特指身体区域的开放性伤口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临床表现
      • 明显可见的皮肤破损,伴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疼痛及功能障碍。
      • 伤口处可见脂肪组织、肌肉甚至骨骼暴露于外界环境中。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外力作用机制
      • 有明确的外伤史,如锐器切割、撞击、挤压、穿刺等。
    • 伴随症状
      • 局部疼痛是最直接的感受,随伤口严重程度而变化。
      • 伤口处可见到明显的出血,轻者可能只是少量渗血,重者则可能出现喷射性出血或持续大量出血。
      • 局部组织受损后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受伤区域出现肿胀和红斑。
      • 若伤口累及周围神经,患者可能会感到麻木、刺痛或其他感觉异常。
      • 如果关节、肌腱或骨骼受到损伤,则相应肢体的功能会受到影响,表现为活动受限或无法正常使用。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明显临床表现,需结合支持条件中的至少两项进行综合判断。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
      • 异常意义:评估是否有骨折、异物残留或其他结构损伤。
    • 超声波检查
      • 异常意义:有助于判断深部软组织损伤情况。
    • CT/MRI扫描
      • 异常意义:当怀疑复杂性损伤或需要详细了解解剖结构时使用。
  2. 临床鉴别检查

    • 伤口清创与探查
      • 异常意义:明确伤口深度、范围及是否存在异物残留,排除其他并发症。
    • 神经系统评估
      • 异常意义:检查是否存在神经损伤,评估感觉和运动功能。
  3. 流行病学调查

    • 受伤情况追溯
      • 判断逻辑:明确受伤的具体情况,如受伤时间、地点、致伤物体等,增强诊断指向性。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液检查

    •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增高:提示存在感染(阳性率:约60%-80%)。
    • C反应蛋白(CRP)
      • 升高:表明体内有炎症反应(阳性率:约70%-90%)。
  2. 病原学检查

    • 伤口分泌物培养
      • 阳性结果:直接确诊感染类型,指导抗生素治疗。
    • 革兰染色
      • 异常意义:快速初步判断细菌种类,为早期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
  3. 凝血功能检查

    • 凝血酶原时间(PT)
      • 延长:提示凝血功能障碍,需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肝功能异常。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延长:同样提示凝血功能障碍,需进一步评估。
  4. 生化检查

    • 电解质
      • 异常意义:评估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大量失血或补液后。
    • 肝肾功能
      • 异常意义:评估是否存在多器官功能损害,特别是在严重创伤后。

四、总结

权威依据:ICD-11编码标准、《急诊医学》教材、相关临床指南。

条目未特指身体区域的浅表性损伤ND56.0
条目未特指身体区域的开放性伤口ND56.1
条目未特指身体区域的骨折ND56.2
条目未特指身体区域的脱位、劳损或扭伤ND56.3
条目未特指身体区域的神经损伤ND56.4
条目未特指身体区域的血管损伤ND56.5
条目未特指身体区域的肌肉或肌腱的损伤ND56.6
条目未特指身体区域的挤压伤ND56.7
条目未特指身体区域的创伤性切断ND56.8
条目并发妊娠的损伤ND56.9
条目未特指身体区域其他特指的损伤ND56.Y
条目躯干、四肢或身体区域未特指部位未特指的损伤ND5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