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食的一个挑战在于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所谓的“反弹式节食”效应。现在,一项新研究表明,这种效应可能与我们肠道中的细菌密切相关。
由法国雷恩大学和巴黎萨克雷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团队,在小鼠身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测量它们在数周内饮食轮换后的反应。
这些动物的饮食在标准饮食和高脂肪、高糖饮食之间交替进行,后者旨在模拟不健康的西方饮食。这种模拟“反弹式节食”的方式在小鼠重新回到不健康饮食时,立即引发了暴饮暴食的迹象。
更重要的是,小鼠的肠道细菌发生了长期变化,改变了其内部代谢。关键的是,当将这些改变后的肠道细菌植入未经过节食的小鼠体内时,它们也表现出相同的暴饮暴食行为。这表明节食会引发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健康的饮食模式。
研究人员在发表的论文中写道:“我们展示了高能量饮食与标准饮食之间的交替,会持久地重塑肠道微生物群,使其呈现出与享乐性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相关的特征。”
通过仔细分析节食小鼠的大脑模式,研究人员发现它们进食很可能是出于愉悦而非饥饿——仿佛大脑的奖赏机制已经被重新布线。
切换西方饮食(WD)的小鼠与对照组(CTRL)进行了对比。(Fouesnard 等人,《Adv. Sci》,2025)
虽然我们还不能确定这是否适用于人类,但研究结果强烈表明,饮食周期可能会引发肠道细菌组成的一些变化,使维持健康饮食变得更加困难。
我们肠道中细菌的独特组成对健康有重大影响,例如影响大脑活动和疾病风险。反过来,这种微生物组又会受到疾病、饮食和我们环境的影响。
研究人员写道:“在限制性的反弹式节食中,体重维持可能不仅受到代谢适应的阻碍,也受到食物奖赏相关过程改变的影响。”
通过加深对反弹式节食及其可能引发的饮食紊乱模式的理解,研究有望改善应对肥胖和促进健康饮食的疗法——也许可以通过针对特定类型的肠道细菌来实现。
一种可能的扩展研究方向是密切观察反弹式节食所引发的细菌类型变化,以及这些微生物组变化所影响的生物机制,进而使暴饮暴食更可能发生。当然,这也需要在人类试验中加以验证。
研究人员补充道:“要全面了解该模型中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在涉及体重循环引发的饮食行为改变所涉及的肠脑传导通路方面,显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这项研究已发表在《先进科学》期刊上。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