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黄廷方综合医院推出新计划应对过敏性鼻炎

New programme by Ng Teng Fong General Hospital to tackle allergic rhinitis

新加坡英语医疗科技
新闻源:The Straits Times
2025-07-31 22:56:06阅读时长2分钟940字
过敏性鼻炎健康黄廷方综合医院ENTenna计划个性化治疗亚洲人群人工智能症状追踪用药提醒精准医疗

内容摘要

黄廷方综合医院主导的ENTenna计划致力于建立亚洲首个过敏性鼻炎数据库,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个性化治疗方案。该项目联合新加坡国家大学医院、陈笃生医院等机构,将招募6000名患者开展研究,利用AI症状追踪器、实时环境数据和药物提醒系统,探索基因差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预计2026年完成数据采集。目前已招募2000名患者,包括SMU学生林瑞恩在内的参与者已通过数字化管理改善症状。

新加坡——相较于西方温带地区主要由季节性过敏原(如夏季花粉、冬季霉菌)引发的过敏性鼻炎,热带气候下的主要诱因通常是尘螨。黄廷方综合医院耳鼻喉专科顾问医师黄秋立副教授指出,这些微小生物在床品和家具中滋生,导致患者晨起时出现鼻塞或流涕症状。

这种地域差异性正是该医院启动新计划的初衷。ENTenna计划始于2024年,旨在到2026年招募6000名患者,建立针对过敏性鼻炎的区域性过敏数据库。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患者数据,开发个性化治疗方案,并确保患者规律用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院就诊。

该项目获得新加坡国家大学医院、陈笃生医院、樟宜综合医院和科学、技术及研究局(A*Star)的支持。资金来自新加坡卫生部的健康创新基金及黄廷方基金会,该基金会是支持黄廷方综合医院和裕廊社区医院的注册慈善机构。

作为花粉症的医学名称,过敏性鼻炎是人体吸入过敏原(如花粉、尘螨或霉菌)引发的免疫反应。其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包括无法控制的打喷嚏和清水样鼻涕。黄副教授指出,新加坡约39%人口受此困扰,而亚洲人群的疾病特征尚未被充分研究。例如东西方人群在基因层面的差异可能影响病情表现,这意味着西方开发的药物可能在亚洲人群中的疗效欠佳。

"我们期待随着亚洲医学的发展,能开发出更符合亚洲人群特点的治疗方案。"黄副教授表示。该项目与A*Star的新加坡免疫学网络合作,将在分子层面探索新的治疗靶点(指药物作用的分子或生物通路),同时研究患者对同一治疗产生不同反应的原因。

计划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症状追踪器、用药提醒系统,并通过实时环境数据(如空气污染指数)提供旅行建议。该项目还包含开发WhatsApp聊天机器人,通过症状管理和用药追踪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指导。黄副教授称:"通过AI模型将患者体验转化为可操作的洞察,使临床医生能采取前瞻性护理策略和早期干预措施。"

项目共同首席研究员、陈笃生医院耳鼻喉科顾问医师陈健立医生补充道,该数据驱动护理模式未来可拓展至眩晕、耳鸣等其他慢性疾病管理。目前已有2000名参与者加入,包括四年前确诊的SMU学生林瑞恩。这位21岁的患者表示,程序提供的问卷和提醒帮助他追踪药物疗效,"当我发现某个喷雾效果不佳时,可以及时更换治疗方案"。

该项目还获得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分子机制研究支持,通过多机构协作开发精准医疗方案,标志着东南亚地区在过敏性疾病个性化治疗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