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寻常型银屑病是最常见的银屑病类型,现有疗法常引发显著副作用,导致约40%患者终止治疗。本研究开发了新型治疗方案:将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hWJ-MSC)分泌组与透明质酸(HA)结合,制成可局部应用的海绵制剂。该配方已在体外和银屑病小鼠模型中验证有效性。
研究方法
体外实验采用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子追踪分析、显微成像、微生物检测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生成能力测试。体内实验包含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检测、过敏体质患者安全测试(3例,42μg蛋白量)及健康志愿者安全性验证(4例,210μg蛋白量)。12名对称性银屑病患者接受30天双盲随机试验,分为低剂量组(18μg)和联合治疗组(18μg+70μg)。
研究结果
分泌组中外泌体呈球形,粒径164±87nm,多分散系数0.38,浓度1.5×10⁷个/mL,具有显著促血管生成活性。载药海绵呈现独特的物理特性:氮元素缺失、碳氧含量降低,形成交联度更高的纤薄纤维网络,水分散时间延长3倍。微生物检测证实经3个月存储后仍保持无菌状态。
临床试验显示:
- 联合治疗组mPASI评分降低33.0%(SEM±12.3)
- 斑块面积缩小41.0%(SEM±20.1)
- 经皮失水率降低38%
- 皮肤弹性提升43%
安全协议验证:
- 过敏体质患者连续5天应用未见红斑或刺激反应
- 健康志愿者15天连续使用血液生化指标无异常
机制解析
通过能谱分析(EDS)发现载药海绵表面元素分布显著变化:氯含量超20%,钠含量14.9%,氮元素完全缺失。电子显微镜显示海绵结构由光滑层状转为致密交联网络,水分散时间从66秒延长至200秒。分子机制证实分泌组中的Netrin-1通过UNC5b受体调控血管生成,SHH信号通路增强血管活性因子分泌。
临床验证
在国际临床研究注册系统(SSMN047/2021)注册的12例患者中,2例完全缓解。使用Cutometer双探头系统监测显示:治疗组皮肤弹性(R0)提升43%,显著高于对照HA组(18%)。经皮失水率(TEWL)降低与标准保湿剂效果相当(34%),但载药海绵具有持续改善作用。
产业化优势
该冷冻干燥制剂无需特殊存储条件,3个月稳定性试验显示微生物零污染。采用生物安全柜(1376R型)分装,单次治疗成本降低50%。专利技术(智利CIQ.uchile.cl)实现10⁹个外泌体/mL的稳定装载。
结论
本研究开发的hWJ-MSC分泌组-HA海绵制剂实现了:
- 非侵入性自主给药
- 稳定释放生物活性因子
- 显著改善银屑病症状
- 成本降低与可及性提升
后续将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目标招募100例)验证长期疗效。该制剂已获得智利国家卫生服务部(10/27/2021 CEI-SSM.NORTE)伦理批准,为8000万银屑病患者提供了新治疗选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