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可解释性人工智能助力解析γ-分泌酶的底物特异性

Explainable AI helps decode the substrate specificity of γ-secretase enzyme

德国英语分子与结构生物学、医疗科技新闻、医学科学新闻
新闻源:News-Medical
2025-07-17 05:16:41阅读时长3分钟1072字
可解释性人工智能γ-分泌酶底物特异性阿尔茨海默病Notch1蛋白比较物理化学分析法免疫调控癌症发生治疗化合物健康研究

内容摘要

通过使用可解释性人工智能(XAI),研究人员揭示了γ-分泌酶如何识别其底物的机制,这一发现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为开发更特异性的治疗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人员展示了γ-分泌酶如何识别其底物——这是基础和转化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

γ-分泌酶能够切割超过150种不同的膜蛋白。其中包括形成阿尔茨海默病典型沉积物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以及在细胞通讯和癌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Notch1蛋白。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清楚γ-分泌酶是如何识别其目标蛋白的。尽管许多蛋白酶通过特定的氨基酸序列来识别底物,但γ-分泌酶并不依赖这种方式。

由慕尼黑大学(LMU)生物医学中心、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和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DZNE)组成的跨学科团队现已成功阐明了这一机制的细节。研究人员表明,该酶的底物具有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它们的识别和切割过程。

新技术让隐藏特征可视化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比较物理化学分析法”(Comparative Physicochemical Profiling, CPP)的新技术,使其能够将已知底物的物理化学特性与参考蛋白质进行对比,并识别出其中的特征模式。结合可解释性人工智能(XAI),团队还能够可视化γ-分泌酶底物所特有的特征。

“γ-分泌酶的底物具有一种特定的物理化学特征,这种特征贯穿整个跨膜区域及其邻近的序列区域。”LMU和DZNE共同领导本研究的Harald Steiner教授解释道。研究人员特别发现在接近底物切割位点的位置,这些底物具备从螺旋结构转变为伸展构象的潜力——这一特性也得到了来自γ-分泌酶-底物复合物实验数据的支持。

“我们希望了解到底是什么定义了一个底物,而不仅仅是生成一个‘黑箱’预测模型。”主要作者Stephan Breimann博士补充道,他在开发CPP方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使用可解释性AI正是让我们实现了这种透明度。”

研究与应用前景广阔

通过CPP方法,研究人员还成功识别出多个此前未知的γ-分泌酶底物,其中包括一些在免疫调控和癌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

研究作者认为,他们的发现意义远不止于γ-分泌酶本身。

“我们认为这种方法也为解码其他蛋白酶或受体中的序列、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Harald Steiner教授,LMU与DZNE

从长远来看,这项研究成果还有助于开发具有更高特异性的治疗相关化合物,例如小分子药物、肽类或抗体。

来源: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aet Muenchen (LMU)

参考文献:

Breimann, S., et al. (2025). Charting γ-secretase substrates by explainable AI.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org/10.1038/s41467-025-60638-z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