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能帮助患者,特别是那些患有高血压或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降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风险,根据发表在《Stroke》杂志上的新研究。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破裂的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和脑动脉夹层,”东京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 Makoto Hagiwara(药学硕士)及其同事写道。“对于被诊断为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s)的患者,预防性手术包括动脉瘤栓塞和夹闭。一些动脉瘤在形成后不久就会破裂,往往在被发现和治疗之前就已发生。因此,无论是否被诊断为UIA,迫切需要为高风险患者开发医学预防策略。”
由于他汀类药物有助于保护血管,Hagiwara 等人希望了解它们是否能随时间推移降低患者的SAH风险。研究团队分析了《日本健康保险索赔数据库》中的数据,重点关注了2005年至2021年间因SAH住院的近3,500名患者。随后,识别出近14,00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52.4岁,54.3%为女性。中位随访期为42个月。
总体而言,在调整患者特征后,使用他汀类药物与不使用者相比,显著降低了SAH的风险。这种关联主要体现在有高血压或脑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中。
“这些结果与此前关于他汀类药物与SAH的基础研究结果一致,”作者写道。“他汀类药物以其降低胆固醇的特性而闻名,同时它们还在血管壁上发挥抗炎作用,被称为多效性作用。”
Hagiwara 及其同事在结论中呼吁对此主题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研究团队还强调了为高风险人群开具他汀类药物的诸多益处——以及有限的风险。
“观察到的风险降低效果应与他汀类药物已知的安全性特征一起考虑,”他们写道。“虽然手术干预存在显著并发症的操作风险,但他汀类药物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肌肉疼痛和轻度肝酶升高)通常是可逆的。这种有利的风险-收益特征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成为一种有价值的预防选择,特别是对于因解剖或临床因素不适合手术干预的患者。”
点击此处阅读完整研究。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