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 环球医讯 家医百科 科学探索 医药资讯

家有抑郁老人,应如何对待?

作者: 家医大健康
2023-10-30

内容摘要

当今

当今

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

但也无需因为自己的亲友

患了抑郁症而感到恐慌和疑惑

在相处过程

你会发现想走进他们的内心亦非易事

即使是再亲密的人

他们的内心也仿佛

有一道透明的围墙

禁止任何人进入

我们要做的

不是被这样的现实所打击

反而应该下定决心

用爱来帮助他们

家属需配合医生治疗

首先,家属需要了解抑郁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患者。

除情感支持外,还要有实际行动,如劝导患者就医,保证其及时复诊,监督其听从医嘱等。

对于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不要将药物交给患者自己保管,并应看着他们服下去。

再多的关心也不为过

抑郁的原因非常复杂,并非只有独居、孤独的老人才会抑郁,也有一些老人家庭幸福、子女孝顺,但仍被确诊抑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刘赟表示,每个人对关心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时子女认为自己很关心父母,做得很好,但在患者看来仍然是不够的。

所以,对待抑郁老人要给予足够的关心与爱护,多陪伴、多沟通、送礼物,帮助老人完成心愿等。

交流时多倾听、多鼓励

在与抑郁症老人沟通时也要讲究技巧。

多倾听,引导诉说。当老人有倾诉欲望时,比如表达自己很抑郁、不开心等,可以多倾听。有研究表示,倾听患者就可以达到60%的疗效。交流时可以多问开放性问题,尽可能让其多诉说,比如“你在为什么事情不开心?”“最近怎么没见到你最好的朋友?”

少否定。抑郁患者很容易陷入强迫思维,反复纠结。比如当抑郁老人为一件小事纠结时,如果去跟老人说“这件事不值得纠结”,不仅起不到帮助,还会加重症状。

少评价说教抑郁患者。交流时,要注意少评价、少说教他们,比如“你这样不对/ 不好”“你应该这么做”等。

多肯定、多鼓励。在交流过程中,抑郁患者提出某些观点或意见时,应该多肯定他,并且给予鼓励,如“你真棒”“没有你应该怎么办”等。

引导纠正观念。抑郁患者可能认为“现实世界太残酷,死后的世界更美好”,需及时引导,让其认识到现实世界的美好等。

帮他找事做,转移注意力

抑郁患者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抑郁情绪上,转移其注意力也能够缓解症状。

家属可以“烦”他,带他出去旅行、看电影、逛街,或是帮助其培养兴趣爱好,初期可以陪其一起从事爱好活动,慢慢帮助他走出抑郁。

老年抑郁症的预后良好。为了使其更好地度过晚年,避免孤独、寂寞,老年患者应尽可能与儿女们住在一起,如果条件所限不能同住,儿女们应做到经常看望老人。

在冬季和阴雨季节,老年抑郁症更容易发作,此时,应通过室内照明缓解其症状。

误区1 认为抑郁是心结,解开就好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就是有心结,只要解开就好。

但其实,抑郁是一种病,由于身体内神经递质分泌紊乱,出现脑内5- 羟色胺神经递质以及多巴胺神经递质分泌减少,自主神经功能活动失调引起。

因此,抑郁症患者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需要接受治疗,而非解开心结。

误区2 认为抑郁是神经病,不光彩

刘赟指出,抑郁症患者往往有较强的求治欲,他们会主动看医生,但是很多家属会拖后腿。

即使抑郁症已经被大众熟知,但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神经病”,是不光彩的,从而选择阻碍患者求医。甚至有家属在患者开药回家后,将药物丢弃。也有家属担心吃药会上瘾,阻拦患者服药。

误区3 认为抑郁治不好

抑郁症是可以被治愈的,通过心理治疗(谈话治疗)和药物治疗,抑郁症可以被很好地控制,不适症状消失,不受不良情绪困扰,正常生活、社交,此后只需定期复诊即可。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相关新闻

一包“龙根”沸腾一座城!2025叠滘龙船漂移大赛收官战燃爆全网
“控近视 兴未来”助力儿童近视防控公益科普北京站活动圆满收官
单亲爸爸的“无价之礼”:3岁白血病儿康复出院!脐血助贫困家庭绝处重生
震惊!猩红热不治疗,3大严重后果等着你
手指长倒刺别忽视,小心引发严重问题!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