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发烧查血项结果可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方面入手。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身体受到病原体入侵时,白细胞会增多以对抗感染。一般来说,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常会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而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降低。如果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感染,如肺炎、败血症等;若白细胞计数过低,则可能是病毒感染严重,或者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等影响了白细胞的生成。
2.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在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它就像身体的“先锋部队”,能快速奔赴感染部位吞噬细菌。例如,急性扁桃体炎、阑尾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性粒细胞比例会显著上升。如果中性粒细胞比例持续居高不下,可能意味着感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3.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在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发生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等,淋巴细胞比例会升高。淋巴细胞可以识别和攻击病毒感染的细胞,帮助身体清除病毒。如果淋巴细胞比例异常升高,同时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要考虑病毒感染的可能。此外,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淋巴细胞比例异常。
4.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身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肝脏会快速合成C反应蛋白。它的升高通常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在细菌感染时,C反应蛋白往往会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病毒感染时,C反应蛋白一般轻度升高或正常。通过监测C反应蛋白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若治疗有效,C反应蛋白会逐渐下降。
5.降钙素原:降钙素原是一种蛋白质,在严重细菌感染、脓毒症时会显著升高。它对于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与其他炎症指标相比,降钙素原的特异性相对较高。如果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高度提示细菌感染,且可能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需要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
通过对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血项指标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发烧的原因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但血项结果只是诊断的一部分,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对血项结果有疑问或发烧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