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前往墓园、山间祭拜先人。然而,雨水增多使得道路湿滑,加上上山路崎岖,老年人在出行过程中很容易摔倒,进而导致骨折,给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作为创伤骨科医生,我们每年清明前后都会接诊不少因摔倒骨折的老年患者,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这方面的知识。
一、老年人摔倒易骨折的原因
老年人的骨骼随着年龄增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骨质逐渐流失,骨密度下降,骨骼变得脆弱。就像一栋老旧的房子,墙体的砖石开始松动,稳定性大不如前。同时,老年人的肌肉力量也在减弱,反应速度变慢,平衡能力变差。当遇到路面湿滑、台阶不平整等突发情况时,身体来不及做出正确的反应来保持平衡,就很容易摔倒。而且,摔倒时老年人往往无法像年轻人那样迅速做出自我保护动作,增加了骨折的风险。
二、常见骨折部位及症状
1.髋部骨折
这是老年人摔倒后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之一。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一旦发生髋部骨折,老年人会感到髋部剧烈疼痛,受伤的下肢无法站立和行走,而且下肢会出现短缩、外旋畸形。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期卧床还会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2.腕部骨折
摔倒时,很多人会下意识地用手去支撑地面,这就容易导致腕部骨折,其中以桡骨远端骨折最为常见。受伤后,腕部会迅速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手部会出现畸形。虽然腕部骨折相对髋部骨折来说,对生命的威胁较小,但如果治疗不当,也会影响手部的功能,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3.脊柱骨折
老年人的脊柱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骨质较为疏松。摔倒时如果臀部着地,或者身体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就可能引起脊柱骨折。脊柱骨折后,患者会感到腰背部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的还可能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神经损伤症状。
三、预防摔倒骨折的措施
1.出行准备
在清明出行前,一定要关注天气预报,尽量避开雨天出行。如果必须在雨天外出,要选择防滑的鞋子,比如鞋底有深纹路、材质柔软的运动鞋。同时,携带一把合适的雨伞,不要选择过长或过重的款式,以免影响行走平衡。
2.行走注意事项
行走时要放慢脚步,集中注意力,观察好路面情况,避开积水、泥泞和有青苔的地方。上下台阶时,要一步一步稳稳地走,抓好扶手。如果山路较陡,可以借助登山杖等辅助工具,增加行走的稳定性。
3.身体状况评估
老年人在出行前,最好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如果近期身体不适,或者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建议不要勉强出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要按时服药,控制好病情,避免在出行过程中因疾病发作而摔倒。
4.加强锻炼
平时,老年人可以进行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四、摔倒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1.不要随意搬动
如果老年人摔倒后感觉疼痛剧烈,怀疑发生骨折,千万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造成二次损伤。应立即呼叫周围的人帮忙,让他们拨打 120 急救电话。
2.简单固定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如果有条件,可以用木板、树枝等物品对受伤部位进行简单固定。比如,对于上肢骨折,可以用木板将上肢固定在身体一侧;对于下肢骨折,可以用树枝将受伤的下肢与健侧下肢绑在一起,固定时要注意松紧适度。
3.缓解疼痛
如果患者疼痛难忍,可以适当安慰患者,分散其注意力。不要随意给患者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影响医生的诊断。
清明是寄托哀思的时节,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一定要关注老年人的出行安全。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对老年人摔倒骨折有更深入的了解,做好预防措施,让老年人度过一个平安的清明假期。记住,关爱老年人的健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建有“老年人髋部骨折绿色通道”,有需要的市民可联系:198 0206 9052。
(文/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