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全球每年大约有700多万人死于高血压引起的相关疾病,高血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成年公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仅达51.6%,控制率仅有16.8%,长期血压控制不佳,所带来的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已经严重威胁到公民的生命安全,也使得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常年高居不下。您的血压还好吗?本期,我院心血管科医生来跟大家讲讲关于高血压的标准、如何测量、生活方式干预等等。
高血压的标准
1.诊室血压
三次非同日血压≥140/90mmHg以上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2.24小时动态血压
全天平均血压≥130/80mmHg,或者按白天血压≥135/85mmHg,晚上血压≥120/70mmHg的标准诊断为高血压。
3.家庭血压
进行连续5-7天的血压监测,血压≥135/85mmHg的标准诊断为高血压。
水银血压计比电子血压计准吗?
很多患者经常会说:“医生,我的血压计是电子的,不是水银的,感觉不是很准。”这是一个误区!
实际上,指南推荐使用经过国际标准方案认证的上臂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腕式血压计、手指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
高血压的测量方案:
1.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者: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建议连续测量家庭血压7天,取后6天血压平均值。
2.血压平稳且达标者:每周自测1~2天血压,早晚各1次,最好在早上起床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排尿后,固定时间自测坐位血压。
3.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是只记录平均值。
4.精神高度焦虑患者,不建议家庭自测血压。
降压药的副作用比高血压本身的危害大吗?
高血压可造成多个靶器官损害,例如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衰竭、眼底损害等。血压控制不达标可大大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收缩压每升高10mmHg,亚洲人群的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3%与31%。
但是很多患者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是“是药三分毒”,带着这执念,他们拒绝服药或自行停药。心血管科夏裕主任建议高血压患者需坚持遵医嘱用药,专业的心血管科医师会根据每个患者的自身情况、经济情况、合并病情选择最适合的降压药,使其副作用最小化,达标率最大化。
确诊高血压后,应什么时间启动治疗?
1.血压水平≥160/100mmHg,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2.血压水平140-159/90-99 mmHg,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低危和中危者可改善生活方式4周~12周,如血压仍不达标,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3.血压水平130-139/85-89 mmHg,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低危和中危者,建议继续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有哪些?
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不吸烟;限制饮酒;运动干预;心理平衡;管理睡眠。
高血压控制目标值
不同人群的降压目标不同,简单理解和记忆就是:基本目标为140/90mmHg以下,最终目标为130/80mmHg。
总之,对于高血压的管理,预防意识非常重要。首先要清楚高血压的危害,血压>130/80mmHg就需要引起注意,定时规律测量血压并及时就医。专业心血管医生会给予专业的指导,例如什么时候启动降压治疗、选择吃什么药、怎样调整药物等。用药切记遵循医嘱,不能自行停药、换药!
(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