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HPV疫苗"男女共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话题。多地陆续启动男性HPV疫苗接种服务,这一举措基于对HPV感染更全面的认知。权威数据显示,男性外生殖器HPV感染率达45.2%,说明男性感染HPV并不少见且潜藏健康风险,专家倡导的"男女共防"策略尤为重要。
HPV对男性健康有哪些潜在威胁?感染现状如何?
HPV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接触传播,男性感染常见于性行为、密切接触等场景。可能引发多种疾病:生殖器疣表现为菜花样赘生物,影响外观并造成不适;与肛门癌、口咽癌等恶性肿瘤相关;部分亚型可能影响精子质量。男性外生殖器HPV感染率高达45.2%,虽感染率存在性别差异,但男性是传播链重要环节,可能通过性行为反向传播给女性伴侣。
男性感染后症状常不典型,生殖器疣初期可能仅表现为小疙瘩,可能伴疼痛或出血。定期体检尤为重要,临床可通过醋酸白试验等手段确诊。
男女共防HPV有何科学依据和公共卫生意义?
群体免疫是核心科学逻辑:男性接种可减少HPV传播,形成免疫屏障,降低女性感染风险,助力消除宫颈癌目标。九价疫苗覆盖9种高危亚型(含16、18型),适用于16-26岁男性,采用三剂次程序。价数越高保护范围越广,建议尽早接种。
云南、上海等地试点显示,男性接种可减少相关疾病发生,降低长期医疗负担。专家指出这有助于"从源头降低社会医疗成本"。
男性接种HPV疫苗如何操作?日常如何防护?
接种前需医生评估禁忌症,选择上臂肌肉注射。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等自限性反应。即使接种后仍需常规防护,如正确使用避孕套。
日常防护要点: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清洁生殖器;避免多性伴侣;戒烟限酒增强免疫力;定期进行肛门/咽喉癌筛查。建议伴侣共同接种,既可增强保护效果,又能减少疾病相关心理压力。
男性应正视疫苗接种意义,消除"HPV是女性问题"的误解。通过科学预防、健康行为和群体协作,可有效降低HPV相关疾病负担。建议关注官方信息,选择正规机构接种,并持续关注疫苗研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