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夏季防蜱虫攻略来了,快做好防护远离危害!

作者:范致远
2025-07-14 11:10:01阅读时长3分钟1399字
夏季防蜱虫攻略来了,快做好防护远离危害!
急诊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虫新型布尼亚病毒夏季防护户外活动全场景防护正确处理蜱虫及时就医防护措施蜱虫叮咬病毒感染器官损伤血小板减少紧急处理特殊人群防护

内容摘要

夏季户外活动时警惕蜱虫叮咬,新型布尼亚病毒通过蜱虫传播,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全场景防护、正确处理蜱虫叮咬和及时就医是关键。

夏季是出行游玩的好时节,但你知道吗?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有一种微小却危险的生物正悄然潜伏,它就是蜱虫。不久前,浙大邵逸夫医院收治了73岁的吴奶奶,她被蜱虫叮咬后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出现了发烧、浑身无力、肌肉酸痛、呕吐等症状。急诊检查发现她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极低,医生怀疑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高度警惕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续确诊后,病毒已侵袭她的心肌、胰腺和胃肠道。好在经过医护团队一周的专业治疗,吴奶奶才逐渐好转。这种疾病突发性强,致死率在15%-30%,着实让人警醒。所以,夏季户外活动时,我们一定要警惕蜱虫叮咬。

蜱虫叮咬究竟有多危险?传播机制大揭秘

新型布尼亚病毒,是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元凶”。它的传播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蜱虫叮咬,二是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就像吴奶奶,很可能是在采茶时被蜱虫叮咬感染了病毒。感染后,病毒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导致多器官损伤,像吴奶奶的心肌和胰腺就受到了损害,还可能出现出血、休克等危急症状。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该病毒在亚洲的山区、丘陵地带呈流行趋势,存在“接触感染”和“虫媒传播”的双重风险,大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蜱虫防护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很多人认为蜱虫只在深山老林出现,被叮后立即拔除就没事了,其实这些都是误区。

不同场景下,如何科学防蜱虫?

不同场景面临的蜱虫风险不同,我们要采取不同的防护策略。

户外工作者(如农民、采茶工)

旅行与徒步者

家庭防护

被蜱虫叮咬后,该如何应急处理?何时就医?

如果不幸被蜱虫叮咬了,不要慌张,可以按照“三步应急法”处理。

特殊人群如何应对蜱虫风险?

不同人群对蜱虫叮咬的抵抗力和反应不同,特殊人群更要做好风险管理。

儿童群体

家长要格外注意,检查儿童的发际、耳后等隐蔽部位,尽量避免孩子在草地玩耍时暴露皮肤。

慢性病患者

糖尿病、免疫缺陷等慢性病患者感染后病情恶化的风险更高,所以要加强防护,最好随身携带身份标识,方便就医时医生了解病情。

医护与陪护人员

接触患者血液时,要戴双层手套、防护面罩等,做好屏障防护。 蜱虫虽小,危害却不容小觑。我们要牢记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持续做好防护措施,比如定期进行环境消杀。如果不幸被蜱虫叮咬,要及时正确处理,必要时尽快就医。希望大家把蜱虫防护纳入夏季健康日程,不要因为一时的轻视而付出健康的代价。让我们一起在夏季远离蜱虫危害,享受健康生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夏日科学防暑建议:环境、行为、装备全搞定!
这些夏季护心建议,让你的心脏安稳度夏!
北京夏季蚊虫肆虐!快行动起来科学防蚊啦!
建议!夏季抓住黄金期治疗骨性关节炎和风湿骨病
想用好三伏贴?避开这些误区很重要!
暑期想让孩子作息规律?这些科学方法快收好!
7月吃苋菜好处多,营养美味还能这样搭配!
别再迷信冷水澡!夏天降温温水澡才是王道!
夏日健康秘籍:快跟着学自制电解质水!
四维防护体系可将高温作业风险降低70%以上!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