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被他人挠伤或抓伤Assault by being scratched or clawed by person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编码PE16

关键词

索引词Assault by being scratched or clawed by person、被他人挠伤或抓伤
别名被抓伤、被挠伤、抓痕、挠痕、指痕

被他人挠伤或抓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临床表现:皮肤上可见线状或点状划痕,伴有疼痛、出血等症状。
    • 病史:明确的被他人挠伤或抓伤的病史,患者或目击者能够描述具体的伤害事件。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症状特征
      • 疼痛:轻度至中度的疼痛感,尤其是在清洁伤口时更为显著。
      • 出血:轻微抓痕可能仅限于表皮层,但更严重的伤害则可穿透至真皮层甚至更深,造成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
      • 瘙痒与灼热感:部分患者报告有瘙痒、灼热不适等症状。
    • 体征特征
      • 皮肤破损:表现为线状或点状划痕,颜色从红色到紫色不等,视损伤深度和个人肤色而异。
      • 红肿与炎症反应:受损后,局部区域会立即启动炎症应答过程,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
      • 瘢痕形成:随着伤口愈合进程的发展,新生结缔组织逐渐取代受损部位,最终可能会留下疤痕。
      • 感染迹象:如果伤口处理不当,则可能出现红斑扩大、脓液分泌增加等感染征象。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的临床表现和病史即可确诊。
    • 若无明确病史,需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支持条件进行综合判断。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 X线、超声或MRI
      • 异常意义: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但如果怀疑深部组织损伤或并发症(如骨髓炎、蜂窝织炎等),可以考虑进行这些检查以评估深层组织的损伤情况。
  2. 临床鉴别检查

    • 伤口评估
      • 判断逻辑:通过观察伤口的形态、颜色、渗出物等特征,评估伤口的严重程度和感染风险。
  3. 流行病学调查

    • 暴露史追溯
      • 判断逻辑:明确受伤的时间、地点、方式以及施害者的相关信息,有助于确定伤害的具体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查

    • 伤口分泌物培养
      • 异常意义:在怀疑感染的情况下,进行伤口分泌物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敏感性。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成员。
      • 阳性结果:提示存在细菌感染,需要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
    • PCR检测
      • 异常意义: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通过PCR技术检测特定病原体的DNA,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 血液检查

    • 白细胞计数
      • 异常意义: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尤其是存在感染时。正常范围为4.0-10.0×10^9/L。
      • 升高:提示炎症反应或感染。
    • C反应蛋白(CRP)
      • 异常意义:CRP水平升高提示急性炎症反应。正常范围<5 mg/L。
      • 升高:提示存在感染或炎症。
    • 红细胞沉降率(ESR)
      • 异常意义:ESR水平升高也提示炎症反应。正常范围男性<15 mm/h,女性<20 mm/h。
      • 升高:提示存在慢性炎症或感染。
  3. 便常规

    • 白细胞或红细胞阳性
      • 异常意义:虽然不常见,但在某些情况下,严重的挠伤可能导致肠道受损,便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或红细胞阳性。

四、总结

权威依据:ICD-11《疾病或死亡的外因》章节、临床指南及相关医学文献。

条目被他人击打、踢蹬或碰撞PE10
条目被动物击打、踢蹬或碰撞PE11
条目被他人挤压或踩踏PE12
条目被动物挤压或踩踏PE13
条目被他人咬伤PE14
条目被动物咬伤PE15
条目被他人挠伤或抓伤PE16
条目被动物挠伤或抓伤PE17
条目被动物蜇伤或毒害PE18
条目被接触的植物攻击PE19
条目其他特指类型的被接触的他人、动物或植物所攻击PE1Y
条目未特指类型的被接触的他人、动物或植物所攻击PE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