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或死亡未特指的意外原因Unspecified Unintentional causes 更新时间:2025-06-19 06:28:01 关键词 索引词 Unintentional causes、疾病或死亡未特指的意外原因、暴露于未特指的因素下、(no translation)!!、暴露于导致其他和未指定伤害的未指定因素、意外原因NOS、粉碎的NOS
展开 别名 Unspecified-accidental-cause-of-morbidity-or-mortality
展开 疾病或死亡未特指的意外原因(ICD-11 PB6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全面排除法 :通过系统排查所有特指意外原因(如跌倒、中毒、交通事故等),确认无符合其他ICD-11类目的明确致伤机制。
死亡/伤残与意外事件的直接关联 :法医尸检或临床证据证明健康损害由外部意外事件引发,且排除自然疾病或故意伤害。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致伤机制未明性 :
损伤类型明确(如骨折、内脏破裂),但无法追溯具体致伤方式(撞击/挤压/坠落等)。
毒理学筛查阴性或无法识别毒物种类,排除已知中毒类别(PB20-PB29)。
证据链断裂 :
缺乏目击证词且患者无法陈述(昏迷/失忆/死亡)。
事故现场破坏致环境证据缺失(如火灾、洪水后)。
支持条件(增强诊断依据)
复合损伤模式 :同时存在≥2类损伤(如骨折+烧伤),但无法确定主次关系。
流行病学矛盾 :
损伤特征与申报事故不符(申报车祸但无车辆碰撞痕迹)。
高发人群特征:独居老人(30%)、无监护儿童(25%)、灾害幸存者(20%)。
阈值标准 :
符合所有必须条件即可诊断。
支持条件≥2项可强化诊断可信度。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生命体征稳定?}
B -->|否| C[急诊抢救]
B -->|是| D[损伤类型筛查]
D --> E[机械性损伤?]
D --> F[化学性损伤?]
D --> G[热/电/辐射损伤?]
E --> H[影像学检查]
F --> I[毒理学筛查]
G --> J[组织活检/生物标记物]
H --> K[骨折/内脏破裂]
I --> L[未知毒物]
J --> M[非典型热损伤]
K & L & M --> N[证据链分析]
N --> O{致伤机制可确定?}
O -->|是| P[归入特指类目]
O -->|否| Q[确诊PB6Z]
判断逻辑 :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 :
发现多发非关联性损伤(如骨盆骨折+脑挫裂伤),提示复合致伤机制未明。
无典型损伤模式(如坠落伤无着力点淤青)支持机制未特指。
毒理学筛查 :
广谱毒物检测阴性时,需排除新型/未登记毒物(如工业溶剂混合物)。
代谢产物异常但无法匹配已知毒物(如不明酸性结晶)。
环境重建 :
现场残留物与损伤不匹配(如火灾现场无吸入性灼伤)。
时空轨迹矛盾(GPS显示事故前异常移动路径)。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处理建议
血红蛋白
男130-175 g/L 女120-155 g/L
↓:急性失血可能(>20%下降) ↑:脱水或血液浓缩
排查内脏破裂/血管损伤
白细胞计数
4-10×10⁹/L
>15×10⁹/L:严重创伤或感染 <5×10⁹/L:辐射或化学损伤
结合CRP/降钙素原评估感染风险
肌酸激酶(CK)
男38-174 U/L 女26-140 U/L
>1000 U/L:肌肉挤压伤 >5000 U/L:横纹肌溶解风险
监测肾功能+水化治疗
动脉血乳酸
0.5-2.2 mmol/L
>4 mmol/L:组织灌注不足 >10 mmol/L:休克或隐匿性出血
紧急复苏+创伤源排查
毒物筛查
阴性
未知代谢产物检出:未登记毒物暴露 多物质低浓度阳性:混合暴露未明
保留生物样本送专业毒理实验室
凝血功能(PT/APTT)
PT 11-13.5秒 APTT 25-35秒
同步延长:肝损伤或抗凝剂暴露 PT单独延长:维生素K拮抗剂可能
排查隐藏药瓶/职业暴露史
四、诊断流程总结
优先排除 :系统筛查所有特指意外原因(ICD-11 PB00-PB5Z)。
核心焦点 :确认证据链断裂(致伤机制+暴露源未明)。
关键检查 :
影像学定位复合损伤模式
毒理学排除已知中毒
环境证据重建
慎用原则 :仅当穷尽调查手段后仍无法归类时使用PB6Z编码。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11)》
《伤害外部原因分类指导手册》(WHO, 2018)
《法医病理学实践指南》(美国法医学会,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