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临床评估]
A --> C[神经心理测试]
A --> D[共病筛查]
B --> B1[结构化访谈<br>K-SADS-PL/DISC]
B --> B2[行为观察量表<br>CBCL/TRF]
C --> C1[执行功能测试<br>WCST]
C --> C2[冲动控制评估<br>BIS-11]
D --> D1[ADHD筛查<br>Conners量表]
D --> D2[情绪障碍评估<br>CDI/SCARED]
判断逻辑:
临床评估:
K-SADS-PL:阳性结果(症状符合ICD-11的6C9Z类目)是诊断核心,需排除其他精神障碍。
CBCL量表:攻击行为/违纪行为T分>70(>98百分位)支持诊断。
神经心理测试:
WCST持续错误率↑:反映前额叶功能缺陷,>15次错误提示执行功能障碍。
BIS-11总分>70:确认冲动控制缺陷,需结合临床。
共病筛查:
Conners量表T分>65:提示ADHD共病可能性,但需区分主次诊断。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神经电生理:
EEG慢波活动增加(θ波功率>正常值20%):
意义:提示皮层抑制功能不足,与冲动攻击相关
处理:需排除癫痫,建议结合fMRI
功能影像学:
fMRI前额叶激活减弱(BOLD信号↓30%):
意义:支持执行功能网络异常
处理:验证神经心理测试结果
遗传检测:
MAOA基因低活性型(3次重复等位基因):
意义:增加攻击行为易感性(OR=2.1)
处理:不作为诊断依据,用于风险评估
神经递质检测:
脑脊液5-HIAA<100 ng/mL:
意义:5-羟色胺代谢降低,与冲动相关
处理:仅限研究场景,非临床常规
四、诊断流程要点
确诊路径:
核心:结构化访谈确认症状+功能损害
关键:排除特定破坏性行为障碍(ICD-11 6C90-6C91)
辅助价值:
神经心理测试>实验室检查(异常率50-60% vs 5-30%)
影像/遗传检测仅用于复杂病例鉴别
注意事项:
避免单次行为事件过度诊断(需≥6个月模式)
文化背景评估必不可少(某些行为可能符合亚文化规范)
参考文献:
ICD-11临床指南(WHO, 2023)
DSM-5鉴别诊断手册(APA, 2022)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2024) 65(3): 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