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阈值标准:
实验室检查树:
└─核心检查
├─血常规(含网织血小板计数)
├─外周血涂片(评估血小板形态)
├─抗血小板抗体检测(母体/新生儿)
└─凝血功能(PT/APTT/FDP)
└─鉴别检查
├─TORCH筛查(IgM抗体)
├─骨髓穿刺(巨核细胞评估)
└─遗传学检测(WAS基因、MYH9基因)
判断逻辑:
检查项目 | 异常结果 | 临床意义 |
---|---|---|
血小板计数 | <100×10⁹/L | 核心诊断指标,需排除标本凝固假象 |
网织血小板 | >3% | 提示血小板破坏加速(如免疫性),<1%提示生成减少 |
抗HPA-1a抗体 | 阳性(母体血清) | 指向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NAIT),需与UTNT鉴别 |
TORCH IgM抗体 | 阳性 | 提示先天性感染相关血小板减少,需针对性抗病毒治疗 |
凝血功能 | PT/APTT延长+FDP升高 | 提示DIC可能,需立即启动凝血管理 |
骨髓巨核细胞 | 数量减少(<10/μL) | 指向先天性血小板生成障碍(如CAMT),需基因检测确认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