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阿波利斯——根据2025年8月6日发表在神经病学领域权威期刊《神经病学®》(Neurology®)上的研究显示,妊娠期间出现并发症的女性在50岁前发生中风的风险显著增加。这项由美国神经学学会(AAN)发布的研究成果表明,经历过子痫前期、早产、妊娠糖尿病、自然流产或死产的女性群体更可能遭遇早期中风事件。需要强调的是,该研究仅显示妊娠并发症与中风风险存在统计学关联,尚未能证明直接因果关系。
研究通讯作者、荷兰奈梅亨拉德堡德大学的弗兰克-埃里克·德·勒乌(Frank-Erik De Leeuw)博士指出:"尽管整体中风风险依然极低,但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妊娠并发症可能是预测早期中风风险的重要生物标志物。这一发现有助于医生更早识别需要心血管疾病预防干预的高危人群。"
研究纳入1072名至少经历过一次妊娠的女性受试者,其中358人(年龄18-49岁)曾发生缺血性中风,714人无中风史。研究人员重点分析了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37周前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妊娠糖尿病以及妊娠丧失(包括自然流产和死产)等五类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频率。
数据显示,中风组中有51%的女性经历过至少一种妊娠并发症,而对照组这一比例仅为31%。在调整首次妊娠年龄因素后,研究发现中风患者的妊娠并发症史发生率是未中风者的2倍以上。其中死产史与中风风险的关联最为显著,死产女性中风风险高达对照组的4.7倍,但由于该组样本量较小需谨慎解读。其他高风险组别包括:子痫前期患者中风风险为4倍,早产或胎儿生长受限女性中风风险为2.8倍。
研究特别指出,子痫前期和早产这两类并发症与大动脉疾病导致的中风存在强关联性。这类中风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脂肪斑块积聚)相关。德·勒乌博士强调:"临床评估中风风险时应常规询问妊娠史。我们的发现提示心血管疾病预防应前移至更早的生命阶段,而不仅仅局限于更年期后。未来需要开展针对有妊娠并发症女性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以降低心血管风险的专项研究。"
研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部分妊娠并发症数据来自患者自述,其准确性可能低于医疗档案记录;同时无法完全校正所有中风风险因素(如高血压、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