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开放标签二期试验报告:risdiplam促进早期运动里程碑

Open-label Phase II trial reports early motor milestones with risdiplam

美国英语医学研究
新闻源:Medical Xpress
2025-08-23 23:54:47阅读时长2分钟782字
健康脊髓性肌萎缩症risdiplammRNA剪接调节剂早期治疗运动里程碑新生儿筛查神经退化神经肌肉系统发育RNA靶向治疗

内容摘要

本研究对26名携带SMN2基因拷贝的无症状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婴儿进行risdiplam开放标签二期试验,结果显示81%的患儿在24月龄时可独立行走,其中30秒独立坐姿达标率达81%。研究证实症状前治疗显著改善预后,但携带2个SMN2拷贝的患儿仍存在临床缺陷,提示需优化治疗方案。该成果为RNA靶向小分子药物治疗遗传病提供了临床验证。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Charlotte J. Sumner博士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社论中指出,Richard S. Finkel团队关于risdiplam开放标签二期临床试验的研究显示:针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mRNA剪接调节剂risdiplam在症状前治疗阶段展现出显著疗效。

这种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最早于1891年被描述,会导致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退化,主要影响近端肢体、呼吸和咽喉部骨骼肌。全球发病率约为1/10,000,是发展中国家婴儿死亡的重要遗传诱因。若未接受疾病修正治疗,60%的患者会发展为1型SMA,在出生后数日或数周内出现肌无力,无法达成运动里程碑并可能在2岁前夭折。

研究团队通过对新生儿筛查发现的26名SMN2基因携带者进行试验,其中8名携带2个拷贝、18名携带3个及以上拷贝。数据显示:12月龄时96%的患儿可独立坐立5秒,81%可维持30秒;24月龄时,在23名持续观察的患儿中81%可独立行走。值得注意的是,6名临床表现SMA的患儿均携带2个SMN2拷贝,其中基线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最低(<1.5 mV)的3名患儿均出现临床症状。

该研究揭示risdiplam具有广泛组织分布特性且可穿透血脑屏障,与已获批的其他疗法(鞘内注射的反义寡核苷酸nusinersen和AAV9基因疗法onasemnogene abeparvovec)相比,小分子药物更易实现早期干预。研究证实,在症状出现前启动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这也促使多个国家加速推进新生儿SMA筛查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SMN蛋白在胎儿期脊髓中的表达水平最高,提示该蛋白对运动神经元早期发育至关重要。早期治疗不仅可阻断不可逆的神经退化,更能促进神经肌肉系统的正常发育。尽管取得突破性进展,携带2个SMN2拷贝的患儿仍存在临床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单药长期疗效及联合治疗方案。作为首个成功靶向RNA的小分子药物,risdiplam为开发其他RNA靶向治疗药物提供了重要范式。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