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谈如何健康衰老:睡眠是民主的、普遍的、廉价的,却无人能足量获得
生物学家Ana María Cuervo与古人类学家Juan Luis Arsuaga探讨是否能阻止甚至逆转衰老
在马德里Conchita Rábago de Jiménez Díaz基金会,分子生物学家Ana María Cuervo与古人类学家Juan Luis Arsuaga接受了专访。
Q:衰老进程能被遏制吗?
Ana María Cuervo:过去人们在50岁去世时仅承受一年病痛,如今我们延长了失能期——视力衰退导致无法驾驶、易患老年疾病。当前挑战是改善这些新增寿命的质量,这需要改变衰老方式。
Q:基因决定衰老潜力?
A.M.C:百岁家族成员即使每天吃麦当劳、吸烟也能长寿,他们基因中的细胞通路值得研究。我们询问百岁老人是否曾被劝戒烟,她说:"三位医生劝过,但他们都死了。" 环境因素中营养尤为关键,我们的衰老从出生起就受生活经历影响。
Juan Luis Arsuaga:虽然发育过程(如青春期、更年期)都是编程好的,但多数生物学家认为衰老非编程产物。
Q:现有延长寿命的手段?
A.M.C:尚无获批抗衰老药物。美国TAME试验将测试糖尿病药二甲双胍,北欧数据显示服用者寿命超常人。新加坡将研究阿卡波糖,雷帕霉素(免疫抑制剂)则可能减少慢性炎症。
Q:你提倡的"老年医学"是什么?
A.M.C:将衰老生物学进展应用于个性化医疗。例如50岁时检测线粒体功能、自噬等机制,针对性干预。改善任一衰老支柱都可能产生连锁效应。我们培育的转基因小鼠保持自噬功能,即便高龄也无健康问题。
Q:人类能复制这种效果吗?
A.M.C:基因编辑不可行,但人工智能可筛选现有药物中的抗衰老分子。
Q:现代人衰老更健康吗?
J.L.A:美国和德国预期寿命下降,主要因肥胖和饮食。尽管婴儿死亡率接近消除,但不良生活习惯抵消了医疗进步。
A.M.C:美国沿海居民寿命显著长于内陆。低收入者被迫选择廉价快餐,邮政编码比基因更能预测健康状况。
Q:饮食方式比卡路里更重要?
A.M.C:自噬取决于进餐间隔而非卡路里总量。地中海饮食更关键,控制胰岛素波动的8/16禁食法有效,但需个性化调整。小鼠实验表明夜间进食破坏效果,人类同样应避免凌晨进餐。
Q:如何应对老年抑郁与孤独?
A.M.C:睡眠是最公平的健康要素——免费、普适却无人能足量获得。社会关系与积极心态同样重要,压力会抑制细胞自噬。我家族成员都保持乐观,这种态度能提升内啡肽水平。
Q:何时能通过检测制定抗衰老方案?
A.M.C:衰老生物标志物研究已启动,通过血液检测自噬功能、端粒状态等。但个性化干预仍需时日,临床试验将加速进展。
J.L.A:逆转衰老才是最终验证。表观遗传(如软件)可修改,但基因硬件损伤不可逆。
A.M.C: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已能清除表观遗传标记,但这只是细胞重置而非整体返老还童。
Q:如何看待富豪资助抗衰老研究?
A.M.C:Altos Labs等机构的资金推动科学进展,即使出于私利也比浪费于其他领域更好。
Q:美国政治环境的影响?
A.M.C:科学家必须保持韧性。西班牙在资源匮乏中仍出成果,证明创造力的重要性。应激励青年投身科学,未来发现将超越现有想象。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