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国家衰老研究所(NIA)科学家领导的研究表明,血液中牛磺酸这种氨基酸的水平与衰老的关联性可能远不如先前研究所宣称的那样密切。这项发表于《科学》杂志的研究对将牛磺酸作为衰老生物标志物(可反映个体健康状况的检测指标)以及作为延缓衰老的膳食补充剂提出了质疑。NIA老年病学家Rafael de Cabo表示:"我们清楚地证明,在饮食健康的情况下,补充牛磺酸完全没有必要。"
该研究团队分析了数百名人类受试者的长期牛磺酸水平变化,同时纳入了猕猴(Macaca mulatta)和小鼠的实验数据。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衰老研究所所长Nir Barzilai指出,这项分析的严谨性令人印象深刻。尽管研究显示牛磺酸水平并未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且与所观察到的异常无关联,但需要注意的是研究仅观察了人体内自然产生的牛磺酸水平,尚未涉及补充剂形式的效果验证。
牛磺酸作为非必需氨基酸,广泛作为膳食补充剂销售,并常见于红牛、怪兽能量饮料等含咖啡因饮品中。虽然坊间宣称其具有提升专注力和精力的功效,但这些说法尚未经过充分评估。2023年同样发表于《科学》杂志的研究曾发现牛磺酸水平随年龄增长下降,补充该氨基酸可延长小鼠寿命并改善其健康状况。但de Cabo团队的数据显示牛磺酸水平随年龄呈上升或稳定趋势,这促使他们采用纵向追踪方法验证既往研究。
研究团队分别对三个不同人类群体进行观察,其中巴尔的摩衰老纵向研究包含740名26-100岁参与者。动物实验中,猕猴追踪至32岁(接近其寿命极限),小鼠则观察至27月龄。除雄性小鼠组外,几乎所有实验组的牛磺酸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研究还分析了牛磺酸与肌肉力量、体重等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虽然存在个别关联(如某人类群体中膝关节力量与牛磺酸水平正相关),但这种相关性在不同年龄组、性别和物种间并不一致,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出现牛磺酸水平越高力量越弱的相反现象。
NIA老年病学家Maria Emilia Fernandez指出,基于这些发现,血液中的牛磺酸水平"不太可能成为良好的衰老生物标志物"。哈佛大学遗传学家David Sinclair评价称,相较于依赖横断面数据的前期研究,这种纵向研究方法更具说服力。他强调,过去对横断面数据集的过度依赖导致研究结论存在高度变异性,进而可能引发误读和假阳性结果。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