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开发出全球首个可在症状出现前数年检测阿尔茨海默病的脑扫描技术。这种名为皮层紊乱测量(CDM)的新技术通过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数据,能够识别更细微的神经退行性病变迹象,为全球5500万痴呆症患者带来早期诊断的希望。
目前医生主要通过问卷测试(评估记忆问题)和MRI扫描的组合方式诊断痴呆症,但这种诊断流程往往导致患者在疾病进展后才能确诊。新开发的"精准诊断工具"将使医生能够发现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的紊乱现象,特别是针对记忆、决策和语言等关键脑区。
开发该技术的英国公司牛津脑部诊断公司表示:"我们的精密扩散分析技术基于对神经病理学的深度理解,以及微观脑数据与MRI分析之间的相关性。"这项专利技术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定为"突破性设备"。
工作原理
- CDM作为一体化解决方案,采用云端原生架构,可对患者整个成年阶段的脑部变化进行非侵入性监测
- 该技术可处理1.5T和3T两种主流MRI扫描仪的临床数据
- 输出结果以图像和数值形式呈现,通常以规范人群分布的百分位数表示
这项突破性技术的核心研发团队由前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副教授史蒂文·钱斯博士和脑成像专家马克·詹金森教授领衔,英国BGF投资公司和牛津科技与创新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值得关注的是,麻省总医院布列根分院的研究人员上月也开发出可通过分析睡眠脑电波预测认知衰退的人工智能工具,在试验中成功识别85%的最终出现认知衰退的个体,总体准确率达77%。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现有5500万痴呆症患者。多项研究表明,在认知功能障碍出现前,人体可能已出现行为和生理功能的改变。在疾病前期阶段识别这些信号,可能为有效干预创造更佳窗口期。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