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躺满百天保平安”,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我们有幸请到我院创伤骨科主任罗毅文教授,来跟我们聊聊骨折治疗中的几大误区。
罗毅文主任: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我见过太多因迷信“静养神话”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甚至肺栓塞的患者。骨折后盲目卧床一百天,非但不是养伤捷径,反而可能是危险的慢性自杀!今天,我要揭开骨折康复的 “5大致命误区”,带您用科学方法打破“百天魔咒”,找回灵活人生。
误区1 剧痛、不能走路才是骨折
扭伤或滑倒后,剧痛,不能走路才是骨折。
专家指出
剧痛、不能走路虽然是骨折后的一种常见症状,但也并不是所有的骨折均会出现。如无移位的骨折,或隐匿性的骨折,甚至部分非负重部位的骨折,即使伴有疼痛,但也是能勉强行走。因此,上述类型的骨折往往容易被忽视,从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骨折部移位,给后期的治疗带来困难。此外,脱臼(脱位)同样也可能表现为剧烈疼痛,不能行走等。所以,受伤后休息不能缓解的疼痛,需要及时就诊,明确诊断,才能对症处理。
误区2 骨折了,多吃肉喝骨头汤来补钙
中国人常认为可以“以形补形”,骨折了,可以通过多吃肉喝骨头汤来补钙,以求骨折加速愈合。
专家指出
首先,骨折的发生并不一定是机体缺钙导致的,而是外伤或各种病理因素造成的。其次,骨折后断端反而会释放钙质,游离后形成大量的血钙,因此,骨折早期一般不需要额外的补钙。此外,骨头汤里的含钙量极少,煲得白白的骨头汤,里面更多的是脂肪。最后,骨的成分除了钙、磷等无机质,还含有骨胶原等有机质,盲目地补钙,会适得其反,使无机质和有机质的比例失调,阻碍了骨折的愈合。因此,骨折了,更多需要的是合理的膳食。
误区3 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了就卧床休息三个月就可以了
扭伤或摔伤了,亲戚或朋友都会叮嘱“伤筋动骨一百天”,不能下地活动。骨折了,难道就卧床休息三个月就会好了?
专家指出
骨折愈合时间的长短由骨折的部位和治疗方式等因素决定,骨折愈合的过程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期,全过程一般需要8-12周。骨折的愈合,制动确实是关键的一点,但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骨折断端合理有效的固定。“伤筋动骨一百天”不代表卧床三个月不活动。其实在骨折后根据伤情,尽早恢复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要点。肢体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骨折断端的生理应力,促进骨折的愈合,还可以恢复相关的肌肉、韧带相关的弹性和韧性,避免关节僵硬,此外,尤其对于老年人,早期的功能锻炼还可以有效减少因卧床而导致的褥疮、肺炎等并发症。最后,切记功能锻炼应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误区4 骨折了,经常热敷好得快
扭伤或摔伤骨折了,很多人第一时间会自行热敷或按摩局部,并认为这样可以活血散瘀,并好得快。
专家指出
骨折了,早期不应该热敷。一般认为在伤后72小时内,需要冷敷,使得血管收缩,以减少骨折端的出血量,并达到消肿的效果。而此后可以采用热敷,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一般可以一天2-4次,每次20-30分钟。因此,骨折了,应该合理地冷、热敷。
误区5 骨折只要伤口愈合了,不感觉疼痛了,就是康复了
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后,伤口愈合和拆线了,骨折的地方不痛了,患者和家属都认为骨折好了,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专家指出
伤口愈合了,不感觉疼痛,不代表骨折就愈合了。骨折的愈合分别有临床愈合的标准和骨性愈合的标准。临床愈合的标准除了无压痛、肢体异常活动外,还应该结合复查的X线结果和功能测评。而骨性愈合的标准,除了符合临床愈合的标准外,还需X线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因此,骨折是否愈合,需要在专业医师判断下才能明确。
(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