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突发红色“蚊子包”,剧痒难耐,时消时现,反反复复。这不是普通蚊子包,而是荨麻疹。据统计,约每五人中就有一人经历过一次急性荨麻疹,部分患者病情迁延反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种看似简单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皮肤病,需要科学认知与规范治疗。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或“风疙瘩”,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导致局部水肿反应,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约20%的患者还会伴有血管性水肿(多发生在眼睑、口唇等松弛部位),消退时间可达72小时以上,常提示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我院皮肤科每天接诊不少荨麻疹患者,今天将带您全面了解这一疾病的科学防治方法。
一、认识荨麻疹:不只是“皮肤起疙瘩”
临床表现与分类
荨麻疹的核心表现是“风团”——隆起于皮肤表面的暂时性皮损,呈肤色或红色,可孤立存在或融合成片,伴有明显瘙痒、刺痛或灼热感。风团通常在24小时内自行消退,但新的皮疹又反复出现。
根据病程和诱因,荨麻疹可分为不同类型:
表1:荨麻疹分类及特征
在诱导性荨麻疹中,又细分出多种类型,如皮肤划痕症(人工荨麻疹)、冷接触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由运动、出汗或情绪激动诱发)等。
二、病因探秘
荨麻疹的病因复杂,通常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因素:
外源性因素:包括物理刺激(摩擦、冷热、日晒)、食物(动物蛋白、蔬果、酒类)、食品添加剂、吸入物(花粉、尘螨)、药物(青霉素、阿司匹林等)及植入物
内源性因素:包括慢性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劳累、精神紧张、自身免疫反应(如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急性荨麻疹通常病因相对明确,而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则常常难以明确,仅少数患者能找到确切诱因。
三、科学治疗:阶梯用药实现“达标治疗”
荨麻疹的治疗目标是完全控制症状,同时兼顾用药安全性和患者生活质量。
※特殊情况的处理
若急性荨麻疹发作,周身红斑风团,伴呼吸困难、腹痛腹泻或喉头水肿时,属-急性重症发作,请立刻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就近医院系统性治疗。
四、从中医角度看荨麻疹
中医认为瘾疹发病主要是由于素体禀赋不耐, 外加六淫之邪的侵袭;或饮食不节、肠胃湿热;或平 素体弱、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所致。临床按病程常将 瘾疹分为急性和慢性,病程在 6 周以上者属于慢 性。根据瘾疹的致病因素和病程,中医一般分为风 热证、风寒证、肠胃湿热证、毒热炽盛证和气血亏虚 证 5 个证型进行治疗。治疗原则:实证者以疏风清热、疏风散寒或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祛邪为主;虚证者以益气养血,固表扶正为主;虚实夹杂者扶正与祛邪并用。
五、生活管理:减少复发的重要环节
除了药物治疗,科学的生活管理对荨麻疹患者至关重要:
※日常护理要点
1. 皮肤保护:
- 避免热水和肥皂水烫洗皮肤
- 修剪指甲,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
- 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内衣,减少摩擦刺激
2. 饮食调整:
- 避免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 记录食物日记,识别并避免个人过敏食物
- 不必盲目忌口,但已知过敏食物(如海鲜、芒果等)应严格避免
3. 情绪调节:
-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
-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 学习放松技巧,缓解压力
※特殊类型荨麻疹的防护
- 寒冷性荨麻疹:注意保暖,避免冷刺激
- 胆碱能性荨麻疹:减少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 日光性荨麻疹:使用防晒霜、遮阳伞等防护措施
- 皮肤划痕症:避免紧身衣物和用力搔抓
※寻找并避免诱因
尽可能找出并去除诱因:
- 通过过敏原检测识别可能的致敏物质
- 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常见过敏原
- 谨慎使用化妆品和洗涤剂
- 注意家居环境清洁,定期通风
六、皮肤科医生建议荨麻疹患者:
-及时就医:皮肤出现反复风团伴瘙痒时,尽早就诊皮肤科
- 规范治疗:遵循医嘱坚持用药,不自行减药停药
- 定期随访:配合医生进行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调整
- 耐心应对:慢性荨麻疹治疗需要时间,保持信心很重要,避免追求“速效”频繁换治疗方案
- 科学认识:避免盲目忌口导致营养不良
中西医结合的核心是“西药控制症状,中药调节体质”,通过医患共同努力,绝大多数荨麻疹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症状,摆脱“风团”困扰,重获健康肌肤和高质量生活。
注:本文主要依据《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22版)》、《瘾疹(荨麻疹)中医治疗专家共识(2017版)》编写,并参考相关临床研究和专家共识。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