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 环球医讯 家医百科 科学探索 医药资讯

2025南方消化论坛在广州召开 解锁胃癌早诊与减重“新密码”

作者: 家医大健康
2025-07-12

内容摘要

7月11日至13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承办,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结直肠学组协办的“2025南方消化论坛暨第二十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7月11日至13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承办,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结直肠学组协办的“2025南方消化论坛暨第二十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大会围绕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两大主题,以专题讲座与内镜操作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设置1个主会场、13个主题分会场,涵盖消化道早癌、炎症性肠病、肝病、微创介入、人工智能应用等热点领域。来自欧美、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及港澳地区的380余位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并开展40余台高难度内镜手术演示,集中展示消化内镜技术的最新突破。


AI手机胶囊胃镜技术 助力胃癌早诊早治

“吞服一颗胶囊,连接手机 APP,20分钟就能完成胃镜检查,全程无不适感。”在大会上,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刘思德教授介绍了团队研发的“AI手机胶囊胃镜技术”。该技术目前已纳入广州市“老年人及胃癌高风险人群胃部疾病监测公益项目”,计划为1万名高危人群提供免费筛查,构建“社区初筛 - 精准检查 - 随访干预”三级防控体系。南方医院作为技术牵头单位,联合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筛查,首期培训97名基层医护人员,确保技术在社区规范落地。

刘思德教授指出,与传统胃镜相比,胶囊胃镜患者依从性更高。“传统胃镜的痛苦指数较高,很多人因为恐惧而不敢去做,一些年纪大的患者也耐受不了麻醉的风险。而胶囊胃镜无需插管、无需麻醉,就像给胃部装上了一个智能的‘摄像头’,特别适合对传统检查有恐惧的人群。”

荔湾区居民刘女士的经历就是这项公益项目的受益者。通过社区医院初筛,AI 胶囊胃镜提示她胃底存在长蒂隆起及黏膜下肿物。转诊至南方医院后,医生凭借电子胃十二指肠镜及超声内镜精准定位病变,最终通过内镜微创手术成功治疗,病理证实为癌前病变。“幸好发现得早,不然可能拖成胃癌。”刘女士心有余悸又满怀感激地说道。

刘思德教授强调,胃癌早期症状隐匿,70%的患者确诊时已至中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10%,而通过早筛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超90%。因此,符合条件的人群应积极参与胃部疾病筛查,把握早诊早治的黄金期。

减重“黑科技”:应对肥胖危机新选择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肥胖与超过200种慢性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大会执行主席、南方医院消化内科李爱民教授透露,为积极响应“体重管理年”行动,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将于近期推出两项创新减重技术,为我国超50%的成人超重肥胖问题提供新方案。

对于大基数肥胖人群,以往多采用传统的减重手术,如袖状胃切除术。但外科手术始终存在创伤,而Orbera胃内球囊技术则无需手术,接近无创且可逆。李爱民教授介绍道:“胃内球囊技术主要是通过内窥镜经口腔将球囊置入胃内,球囊占据胃部空间,减少患者进食量,延缓胃排空,增强饱腹感,从而帮助患者科学减重,特别适合BMI在30-50之间的肥胖患者。”该技术在国外开展已经非常成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获批先行先试的减重器械项目,它为肥胖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助力他们更好地控制体重。

除了Orbera胃内球囊技术,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系统也是一大亮点。该技术借鉴了胃转流手术原理,医生通过胃镜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放置一枚60cm的生物管状支架,隔离食糜与小肠黏膜,减少能量吸收,并调节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激素信号,从而改善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逆性强、性价比高等优势,且不损伤人体结构,可随时取出或重复置入,为肥胖患者提供了外科手术之外的补充选择。

目前,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已组建专业的消化内镜减重团队,由科室负责人李爱民教授领衔,团队成员包括朱薇教授、罗晓蓓教授、王娟教授,有需求的市民可通过南方医院官方渠道预约专家咨询,获取专业评估与治疗建议。

通讯员:屈理慧 杨隽莹

图片由医院提供

相关新闻

2025南方消化论坛在广州召开 解锁胃癌早诊与减重“新密码”
多方聚力守护“睛”彩未来 【控近视 兴未来】公益科普沈阳站盛大启航
伤筋动骨一百天?专家揭开骨折康复的“5大致命误区”!
巨痒难耐的荨麻疹突袭?每5人就有1人得过!一文解锁荨麻疹防治全攻略
高考放榜太激动了怎么办?这些中医养生妙招可调和阴阳、滋养身心, 快转发给身边的考生和家长 →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