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成功救治一名危重“双峰脑炎”患儿。在这场与病魔的生死较量中,医护团队以精湛技术与无私坚守,挽救了孩子的生命,最大程度减轻了后遗症。
13岁男孩果果(化名)的病情发展令人揪心。最初仅表现为发热、头痛等"感冒"症状,却在短短数日内急转直下,相继出现嗜睡、言语不清、行走困难等神经系统症状。当120急救车将已陷入昏迷的患儿送至我院时,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治战役即刻打响。
救治团队迅速展开行动。入院当晚,在完善头颅影像学检查和腰椎穿刺后,王红利、黄秋芳两位副主任医师立即启动抗病毒、抗炎及免疫调节的综合治疗方案,并邀请儿童神经亚专科余韶卫主任参与会诊。结合脑脊液检测和头颅MRI结果,最终确诊为"人疱疹病毒7型"所致的病毒性脑膜炎。
经过一周的积极治疗,患儿病情初现转机:意识状态逐渐改善,已能简单应答并在搀扶下行走。然而,就在大家稍感欣慰之际,病情突然出现戏剧性反复——患儿再次出现意识丧失、目光呆滞、吞咽困难等危重症状。面对这一紧急状况,儿科罗立荣主任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神经内科、康复科、营养科、重症医学科等专家团队迅速集结。经全面评估,确诊为罕见的"双峰脑炎",即病毒感染后继发免疫性脑炎。治疗团队当机立断,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启动一线免疫治疗。
在随后四周的救治过程中,24小时不间断的严密监护、动态调整的治疗方案、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构成了救治工作的三大支柱。康复科量身定制了包含肢体训练、语言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在内的综合康复方案;营养科科学调整喂养方式,确保营养支持;儿科医护团队更时刻关注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给予专业疏导。从卧床不起到清晰交流,从鼻饲进食到自主进食,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智慧与爱心,也见证着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这场历时一个月的生命保卫战,不仅展现了我院多学科团队协作救治疑难危重病例的强大实力,更彰显了"生命至上"的医者仁心。当康复出院的果果重新绽放笑容时,所有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都深深体会到: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每一个坚持都值得,每一分付出都有意义。
医者心声
"每一次查房看到孩子的进步,都是我们坚持的动力。"——王红利副主任医师
“医、护、患同心,大家都把果果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罗立荣主任医师
医学警示:这些症状莫轻视!
脑炎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性疾病,通常由病毒(如疱疹病毒、肠道病毒、流感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少数情况下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病毒通过血液或直接侵入脑组织,导致脑细胞损伤,可能影响孩子的运动、语言甚至认知能力。
脑炎早期极易误诊,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发热、头痛),若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发热伴随精神行为异常;头痛呕吐后出现意识障碍;肢体无力或言语迟钝。
儿童脑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病情严重,可能会对大脑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短期或长期的后遗症。
01急性期危险并发症
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可能引发昏迷、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癫痫持续状态:频繁抽搐难以控制,可能造成脑缺氧损伤。
多器官衰竭:重症脑炎可能影响心脏、肝脏等功能。
02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常见)
运动障碍:肢体无力、行走不稳,甚至偏瘫。
语言障碍:说话不清、表达困难,或听不懂别人说话。
智力或认知受损:记忆力下降、学习能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癫痫(反复发作):部分患儿可能遗留长期癫痫,需长期服药控制。
03精神行为异常
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或抑郁)。
性格改变(如原本活泼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
可能出现幻觉、多动或攻击行为。
04长期影响生活质量
部分孩子可能无法完全恢复正常生活,需要长期康复训练。
严重者可能影响未来入学、社交和独立生活能力。
05如何降低后遗症风险?
早诊断、早治疗:发现疑似症状立即就医,避免延误。
规范治疗+康复训练:急性期积极治疗,恢复期坚持语言、运动等康复锻炼。
定期随访:即使出院后,也要定期复查脑电图、头颅MRI等,监测恢复情况。
总结
健康小贴士
儿童持续发热超过3天需排查病因
康复期坚持运动言语训练至关重要疫苗接种是预防病毒感染第一道防线
(文/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