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初的一个清晨,广州市区一栋老旧的居民楼内,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70多岁的独居老人陈伯(化名),被前来探望的家人发现倒在屋内,昏迷不醒,空气中弥漫着浓重刺鼻的煤气味。家人迅速反应,立即关闭了家中的煤气总阀门,打开所有门窗进行强力通风,同时将陈伯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安全区域,并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陈伯被紧急送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经检查评估,陈伯的血氧饱和度极低,确诊为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生命危在旦夕,随即转入重症医学科(ICU)进行救治。 在重症医学科,医疗团队为陈伯实施了紧急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给予高浓度氧气治疗,并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护和高级生命支持。重症医学科的医护团队日夜守护,根据病情变化精细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一周不懈的努力,这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保卫战”终于迎来转机——陈伯逐渐恢复了意识,脱离了生命危险。经过后续的康复治疗,陈伯目前已基本恢复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 安全警示:煤气中毒的识别
陈伯的经历,凸显了一氧化碳(煤气主要成分之一)中毒的极度危险性。它的毒性在于其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00-300倍。一旦吸入,它会迅速抢占血红蛋白上的“座位”,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使血液失去携带和输送氧气的能力,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严重缺氧。
01早期/轻度中毒
症状常非特异,易误诊为流感或疲劳,包括:头痛(常为搏动性、前额为主)、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悸。 脱离污染环境后症状可能缓解,但仍需就医。
02中度中毒
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剧烈头痛、眩晕、视力模糊、判断力下降、胸闷、呼吸困难、短暂晕厥、皮肤黏膜可呈特征性“樱桃红色”、意识模糊或嗜睡。
03重度中毒
迅速进展至昏迷、抽搐、二便失禁、心律失常、低血压、呼吸衰竭甚至心跳骤停。幸存者常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认知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或心肌损伤。
二、 家庭应急:遭遇泄漏与发现中毒的“黄金法则”
当在家中闻到煤气味或怀疑泄漏时:
1、严禁火种与电器:绝对禁止开关任何电器(包括电灯、排气扇、手机)、使用明火(打火机、火柴)或按动门铃,任何微小火花都可能引发爆炸。
2、关闭阀门,开窗通风:立即关闭燃气总阀门(表前阀)。轻柔、缓慢地打开所有门窗,让空气对流,稀释泄漏的燃气。避免用力开窗可能产生摩擦火花。
3、迅速撤离,报警求助:所有人迅速撤离到室外安全地带,远离泄漏房屋。在安全处拨打燃气公司紧急抢修电话和119报警。
当发现有人疑似煤气中毒时:
1、确保自身安全:在安全(通风良好、无燃气积聚)的前提下施救。若室内燃气浓度仍高,需佩戴专业防护设备或等待救援人员。
2、转移通风: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其衣领、腰带等束缚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3、保暖侧卧,评估状态:注意给患者保暖。如患者意识不清,将其置于稳定侧卧位,防止呕吐物窒息。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4、心肺复苏(CPR):如果患者无呼吸、无心跳,立即开始进行标准的心肺复苏术,并持续到急救人员到达接手。
三、 防患未然:筑牢家庭燃气安全防线
预防永远胜于救治。结合陈伯案例的教训,家庭燃气安全需多管齐下:
01、设备维护是基础定期联系专业人员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尤其关注管道接口、阀门和连接软管。使用带有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具,燃气热水器必须由专业人员安装并确保强排风通畅。
02、养成安全使用习惯每次使用燃气后,务必关闭灶具开关和燃气管道总阀门。使用燃气时保持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流通。
03、夏季尤其警惕高温会加速橡胶部件老化,空调房密闭环境更易导致泄漏燃气积聚,雷雨天气也可能影响设备安全。夏季应格外关注燃气设施状态,加强通风。
(文/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