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首都儿科研究所发出了关于儿童低血糖的警示,引起了众多家长的关注。低血糖虽然是儿童常见的代谢问题,但如果延误处理,可能会引发脑损伤等严重后果。不同年龄段的低血糖诊断标准有所不同,新生儿血糖低于2.2mmol/L,较大儿童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儿低于3.9mmol/L。及时识别和干预低血糖,对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如何快速识别儿童低血糖并紧急处理?
- 症状分层判断病情:儿童低血糖的症状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症状表现为饥饿、出汗、手抖等,这时候孩子可能会跟你说自己饿了,或者你会发现孩子身上微微出汗,小手有点发抖。中度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头晕、情绪烦躁,孩子可能在写作业时突然走神,或者变得爱发脾气。重度症状就比较严重了,会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情况,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必须马上采取措施。
- “15 - 15原则”补糖法:当发现孩子有低血糖症状时,可以按照“15 - 15原则”进行处理。先给孩子吃含15克快速吸收糖分的食物,比如葡萄糖片、半杯果汁、1汤匙蜂蜜或糖果。然后让孩子静坐或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避免摔倒。15分钟后,用便携血糖仪给孩子复测血糖。如果血糖仍低于安全值,可以重复补充糖分。补糖后,还要让孩子吃一些复合碳水化合物,像全麦面包、饼干等,这样能让血糖更稳定。
- 昏迷患儿急救要点:要是孩子已经昏迷或者无法进食,千万不能强行喂食,否则可能会导致窒息。这时候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来处理。如果家里有胰高血糖素笔,经过培训的家长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给孩子肌肉注射。注射后,后续还是要给孩子补充碳水化合物,防止血糖再次下降。
做好这些,有效预防儿童低血糖!
- 日常饮食管理:规律的饮食对预防低血糖很重要。家长要保证孩子按时吃饭,避免长时间空腹。特别是孩子运动前后,要额外给孩子补充能量,比如吃个香蕉、喝杯牛奶。如果孩子患有糖尿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定期监测血糖,还可以建立一个血糖日志,把每次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这样能更好地掌握孩子的血糖情况。
- 家庭应急准备:家里要常备含糖应急食品,如糖果、葡萄糖片等,还要准备好便携血糖仪。外出时,记得随身携带这些东西,同时带上医疗警示卡,上面写上孩子的姓名、病情、紧急联系人电话等信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得到帮助。
- 病因排查与长期随访:如果孩子反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排查病因。可能的病因有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瘤或遗传代谢病等。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之后,孩子还需要定期复查,家长要了解复查结果的解读要点,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孩子的健康。 儿童低血糖虽然常见,但只要家长掌握了正确的识别方法、紧急处理步骤和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降低低血糖对孩子健康的影响。快速补糖、及时就医、做好家庭应急准备,这些都是应对低血糖的关键。希望家长们都能建立科学的应对意识,为孩子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