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积水潭医院公布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明确指出长期打呼噜可能通过引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对骨骼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研究数据显示,OSA患者因夜间反复缺氧和睡眠中断,骨质疏松风险较常人增加2.74倍,骨折风险也显著升高。这一结论首次将打呼噜与骨骼健康直接关联起来,为公众敲响了重视睡眠呼吸问题的警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如何影响骨骼健康
- 氧化应激与破骨细胞活跃:OSA引发的慢性间歇性缺氧(CIH),激活了氧化应激反应。这种反应使得破骨细胞生成的关键因子(如RANKL)水平大幅上升,同时抑制了抑制因子(如OPG)的表达。破骨细胞过度活跃,骨质流失的速度也随之加快。
- 成骨细胞功能受损:缺氧环境对成骨细胞造成影响,成骨细胞前体的分化受阻,活性降低,新骨生成量急剧减少。促氧化剂的积累还会直接导致成骨细胞凋亡,使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平衡被打破。
- 激素与神经系统的连锁反应:长期缺氧会引发交感神经兴奋,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骨细胞受体,抑制成骨并促进破骨。同时,性激素(如雌激素、睾酮)、维生素D及生长激素水平下降,骨骼的修复能力被削弱。
现代医疗如何应对OSA引发的骨骼问题
- 老年骨折救治的实践:北京积水潭医院推出了老年髋部骨折“共管模式”。多学科协作使术前等待时间大幅缩短至48小时内,住院周期压缩到了3.4天。这一模式的效果显著,院内死亡率降至0.1%,一年死亡率降至7.3%。
- 全流程管理平台的构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ERAS全流程管理平台”整合了三级、二级医院及社区医疗资源,实现了从急诊到居家康复的无缝衔接。通过数据优化,围手术期管理、骨质疏松规范治疗及心理健康干预得到提升,患者术后的恢复质量更有保障。
- 社区联动与预防关口前移:该平台将筛查、治疗与社区随访相结合,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通过社区医院普及多导睡眠图(PSG)检查,患者能够尽早确诊OSA,避免骨损伤进一步恶化。
普通人如何防范打呼噜对骨骼的风险
- 及时诊断与规范治疗:如果出现持续打鼾、夜间窒息感或日间嗜睡等症状,应尽快就医进行PSG检查。确诊为OSA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缺氧状况,减少骨代谢紊乱。
- 生活方式干预的双重作用:保持均衡饮食,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适度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太极等,能强化骨骼并减轻体重,降低OSA发作频率。戒烟限酒也能减少呼吸道炎症,改善睡眠质量。
- 骨折预防与康复管理:OSA患者需要定期监测骨密度,关注髋部、脊柱等易骨折部位。术后患者应积极配合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避免因平衡功能下降而跌倒。社区医院可提供延续护理,指导居家康复。
北京积水潭医院的这项研究,揭示了睡眠呼吸障碍与骨骼健康之间的联系,为骨质疏松的防治开辟了新路径。未来,随着ERAS平台的推广和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完善,更多患者将获得从疾病预防到术后康复的全周期保护。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正视打呼噜背后的健康风险,通过早期筛查、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降低骨折隐患,守护好自己的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