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沙县一个村庄里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一位82岁患病的老人,因行动不便长期卧床,臀部竟被铁床结构卡住,超过24小时都没被发现。等被发现时,老人被卡部位皮肤组织坏死、腐烂,房间里弥漫着腐臭味。消防员和医护人员紧急赶来,联合破拆铁床后将老人送医,目前老人仍在治疗中。这起事件让大家开始关注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漏洞,也凸显了压疮防治的紧迫性。
压疮危害大,形成机制揭秘
压疮可不是小问题,它的病理过程挺复杂。长期受压会让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接着引发炎症反应,慢慢地组织就坏死了,最终形成溃疡。有三大核心风险因素值得注意:
- 持续压力:就像这次案例里,铁床结构对老人臀部持续压迫,直接阻碍了血液循环。医学研究表明,持续受压超过2小时就可能引发皮肤损伤。
- 摩擦与剪切力:患者移动时,皮肤和床体摩擦,或者改变体位时组织受力不均,都会增加压疮风险。
- 护理不当:如果没定期给患者翻身,皮肤清洁也不足,再加上营养不良,皮肤就会变得脆弱,更容易长压疮。
压疮预防攻略,操作指南请查收
预防压疮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 日常护理层
- 定时翻身:每1 - 2小时就给患者调整一下体位,还可以用充气床垫或记忆棉垫来分散压力。
- 皮肤护理:每天给患者清洁皮肤,然后涂抹保湿霜,注意别用酒精类刺激性产品。
- 营养支持:让患者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像鸡蛋、深色蔬菜,能预防皮肤脆弱。
- 家庭设施优化
- 别再用铁质硬床啦,选择防褥疮床垫或气垫床。
- 要定期检查床体结构,把尖锐部件或凹陷区域都排除掉。
- 紧急处理流程
- 要是发现患者皮肤发红、起水疱,得马上减压,然后送医。
- 千万别自行挑破水疱,也别用未经消毒的敷料。要是早期发现老人臀部受压发红就及时干预,或许就能避免腐烂的悲剧发生。
家庭护理人员职责重,专业培训不可少
家庭护理者在预防压疮中起着核心作用:
- 日常监测:每天都要检查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状态,还要记录变化。
- 体位管理:得掌握正确的翻身技巧,比如“30°侧卧法”,避免拖拽损伤患者皮肤。
- 应急响应:要能识别压疮早期症状,像持续发红、疼痛,一旦发现就要及时联系医护人员。不过现在多数家庭缺乏系统培训,对压疮预防认知不足。社区或医疗机构可以提供免费培训课程,内容涵盖护理操作、急救措施及心理支持技巧。研究数据显示,经过专业培训的家庭护理者能让压疮发生率降低60%以上。
构建社会支持体系,政策建议来助力
要完善长期照护服务,可以这么做:
- 社区医疗介入:社区定期上门评估卧床患者的护理环境,还能提供防褥疮设备租赁服务。
- 保险政策优化:把防褥疮床垫、护理培训都纳入医保或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
- 科技辅助工具:推广智能床垫压力监测系统,通过APP提醒翻身或异常预警。要是社区能定期巡检独居老人的居住环境,说不定能提前发现铁床安全隐患。倡导建立“家庭 - 社区 - 医院”联动机制,降低类似悲剧发生的概率。 此次事件给大家敲响了警钟,提醒社会关注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质量。家庭护理者要主动学习科学护理方法,医疗机构也应提供更易获取的预防资源。家中有长期卧床患者的,建议立即检查护理环境,联系专业机构获取指导,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