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一种渐进性的肾脏疾病,早期症状很隐匿,容易被大家忽视。然而,如果没有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尿毒症等严重后果。有医学研究表明,约30%的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进入了中后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相关知识,学会科学管理,降低疾病对生活的影响。
不同阶段症状大揭秘,早干预很重要!
- 早期阶段(GFR≥90):这个时期身体会发出一些小信号,比如感觉浑身乏力、腰酸背痛,晚上起夜次数增多(超过2次),尿液里泡沫也变多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己记录一下排尿的频率和尿液的状态,如果这些情况持续2周以上,就需要去医院检查尿蛋白和血肌酐啦。
- 中期阶段(GFR30 - 59):症状会明显加重,贫血现象在女性身上更为突出,还会出现食欲减退,嘴里有尿味、口臭。血压也会升高,超过140/90mmHg。要是感觉手足麻木,那可能是电解质紊乱,比如低钙或者高钾。这时候每3个月就要复查一次肾功能,同时严格控制血压(目标是低于130/80mmHg)和血糖(糖尿病患者的HbA1c要小于7%)。
- 晚期阶段(GFR<30):会出现一些危急症状,像严重高钾血症会有心悸、呼吸困难的表现,代谢性酸中毒会导致深长呼吸,消化道出血会有黑便或者呕血。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要马上到急诊处理。在家里护理时,千万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药(如布洛芬),每天都要监测体重,如果水肿加重,说明体内液体潴留了。最好提前准备好紧急联系医院的预案。
诊断治疗全知道,配合要点别错过!
- 确诊流程:医生一般会通过血清肌酐计算GFR,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筛查蛋白尿,还会用肾脏超声评估肾脏结构是否异常。要是怀疑有并发症(如肾性骨病),就需要加查血钙、磷以及甲状旁腺激素。
- 治疗核心:
-
药物管理:会使用ACEI/ARB类药物(如厄贝沙坦)来降低蛋白尿,但要注意监测血钾水平,防止高钾血症。贫血的患者需要规范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 透析选择:当GFR<15且出现尿毒症症状时,就需要进行透析治疗了。血液透析每周要做3次,每次4小时;腹膜透析每天要做4次。透析时一定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比如透析前要测量干体重。
-
- 患者配合:透析患者要记录好每天的液体摄入量(包括汤水、水果),在没有水肿的前提下,总量不能超过1000ml。每半年还要复查甲状旁腺激素,预防继发性甲旁亢。
长期管理与预防,这些策略要牢记!
- 饮食调整:
-
蛋白质摄入: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像鸡蛋、瘦肉都是不错的选择。每天蛋白质总量按照0.6g/kg体重来吃,如果合并肾性贫血,可以增加到0.8g/kg。
- 盐与钾控制:每天盐的摄入量要少于3g(大约1茶匙),要避免吃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要是血钾超过5.5mmol/L,就要暂停高钾饮食,赶紧去医院。
-
- 生活习惯优化:戒烟可以降低肾小球高滤过的风险。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比如快走30分钟,能改善心血管健康,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肌肉损伤导致肌酐升高。
- 定期监测体系: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每6个月复查尿蛋白、血肌酐、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要每天监测血糖,血压不稳定的人每天早晚都要自测并记录。
- 心理支持:可以通过正念冥想、参加家属沟通会来缓解焦虑情绪。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如认知行为疗法),可别让情绪波动加重血压波动哦。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管理要贯穿“早识别、严控制、长坚持”这三个核心环节。早期及时干预,病情稳定率能达到80%以上,规范治疗配合还能把透析启动时间延长3 - 5年。建议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通过科学管理,让我们更好地和疾病作斗争,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