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这个听起来就让人胆战心惊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更令人担忧的是,中风的早期症状往往十分隐蔽,容易被大家忽视,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据统计,80%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发作前会频繁打哈欠,这就是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信号。曾有一位患者,前段时间总感觉头晕、偶尔还会头痛,但他没当回事,觉得可能是工作太累了。直到有一天突然晕倒,被紧急送往医院,才发现是中风发作。由此可见,及时识别中风的早期症状,对改善预后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中风早期症状有哪些?快来自查!
中风的早期症状多样且容易被忽视,下面为大家详细列举:
- 头痛与头晕:突发性的剧烈头痛,或伴随呕吐、耳鸣的眩晕,可能是脑出血或脑缺血的表现。
- 语言与面部异常:说话含糊、口角歪斜或流口水。可通过让患者微笑或重复句子进行自查,若出现面部不对称或言语不连贯需警惕。
- 视觉障碍:短暂性视物模糊、视野缺损或眼前发黑,可能与脑供血不足有关。
- 肢体麻木与无力:单侧肢体或面部突然麻木无力。让患者单臂平举时若一侧下垂,提示存在异常。
- 其他预警信号:频繁打哈欠提示脑缺氧;吞咽呛咳;步态不稳;不明原因鼻出血。
发现症状别慌张,早期行动有章法!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进行“FAST测试”:观察面部对称性(Face);测试双臂平举稳定性(Arm);评估语言清晰度(Speech);把握黄金救治时间(Time)。
- 记录关键信息:详细记录症状出现时间及具体表现,为急救提供参考。
- 及时就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自行用药延误治疗。
中风是怎么发生的?又该如何预防?
中风主要分为脑梗死和脑出血两种类型。前者由血栓阻塞血管引发,后者因血管破裂导致,不同病理机制造成症状差异。
预防措施需多管齐下:
- 控制慢性病:严格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 调整生活方式:采用低盐低脂的地中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戒烟限酒;每日保持30分钟有氧运动。
- 注意环境与作息:避免久坐低头,维持适宜温湿度,保证7-8小时睡眠。
- 定期筛查: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及血脂血糖检测。
诊断治疗要配合,康复管理别松懈!
疑似中风患者需立即前往急诊科,通过头颅CT/MRI明确类型,配合血液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家属需提供完整病史及用药情况。
治疗方面:
- 脑梗死患者需在4.5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
- 脑出血患者可能需手术干预 康复阶段需注意:
- 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治疗
- 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凝/降压药物
- 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等指标
中风的早期症状隐蔽性强,牢记"FAST测试"有助于及时识别。将症状自查纳入健康管理,通过控制基础疾病和健康生活方式降低风险。即便症状暂时缓解也需及时就医,避免二次发作造成不可逆损伤。关注身体信号,守护家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