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未特指的融合肾Unspecified Fusion anomaly of kidneys

更新时间:2025-06-18 18:58:06
编码LB30.6Z

关键词

索引词Fusion anomaly of kidneys、未特指的融合肾、融合肾、先天性融合肾 [possible translation]、先天性融合肾
缩写融合肾-NOS、未特指融合肾
别名马蹄肾-如果适用、盘状肾-如果适用、交叉融合肾-如果适用

未特指的融合肾(LB30.6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证据
      • 腹部增强CT或MRI三维重建显示双侧肾脏实质连续性融合,伴峡部组织连接(厚度≥5mm)。
      • 排泄性尿路造影(IVU)显示双侧肾盂位置异常(如低位、向中线靠拢),输尿管跨过融合峡部。
  2. 支持条件(临床与解剖学依据)

    • 无症状性发现
      • 无特异性症状,但影像学意外发现肾脏融合(需排除其他先天性泌尿系畸形)。
    • 并发症相关表现
      • 反复尿路感染(≥3次/年)伴尿液引流异常证据(如肾积水、输尿管狭窄)。
      • 影像学可见融合区域结石形成(≥3mm高密度影)。
  3. 排除标准

    • 需排除后天性肾脏粘连(如结核性腹膜炎、腹膜后纤维化)。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首选筛查
    │ ├─超声(灵敏度85-90%)
    │ └─X线平片(仅显示结石/钙化)

    └─确诊与解剖评估
    ├─增强CT(金标准,分辨率达1mm)
    │ ├─平扫:显示融合形态
    │ └─三维重建:明确峡部血管/输尿管走行

    └─MRI尿路成像(MRU)
    ├─T2加权:清晰显示集合系统
    └─扩散加权成像:评估肾功能保留区域

  2. 判断逻辑

    • 超声筛查:发现肾脏下极融合或峡部低回声带时,需立即转诊CT/MRI确诊。
    • CT增强扫描
      • 峡部实质厚度>5mm可确诊融合肾(正常肾周脂肪厚度<3mm)。
      • 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如起源于肠系膜下动脉的峡部血管)具有特异性。
    • MRU应用场景
      • 孕妇或儿童需避免辐射时首选。
      • 评估输尿管受压程度(冠状位层厚≤3mm)。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尿液分析

    • 白细胞酯酶阳性:提示并发尿路感染(需结合尿培养)。
    • 红细胞>10/HPF:需排查结石或解剖异常导致的黏膜损伤。
  2. 肾功能评估

    • 血肌酐升高(>133 μmol/L):提示可能存在慢性梗阻性肾病。
    • 胱抑素C>1.15 mg/L:较肌酐更敏感反映早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3. 代谢评估

    • 24小时尿钙>7.5 mmol/24h:增加结石风险,需调整饮食结构。
    • 尿酸>600 μmol/L:提示需碱化尿液预防尿酸结石。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无症状患者:影像学偶然发现时,需完成增强CT明确解剖类型及并发症。
  2. 有症状患者:除影像学外,需同步评估肾功能(eGFR、胱抑素C)及代谢状态(24小时尿电解质)。
  3. 随访监测
    • 无症状者每2年复查超声+尿常规。
    • 存在结石/积水者每6个月复查CT+肾功能。

参考文献

  1. 《Campbell-Walsh-Wein Urology》(12th ed)先天性肾脏畸形章节
  2. EAU指南:先天性泌尿系畸形诊断路径(2023)
  3. 《Radiology》2022年刊发的融合肾影像诊断专家共识
条目小叶肾LB30.60
条目盆腔融合肾LB30.61
条目马蹄肾LB30.62
条目其他特指的融合肾LB30.6Y
条目未特指的融合肾LB30.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