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其他和未特指的发生在武装冲突停止后的损伤事件Unspecified Harmful event occurring after cessation of armed conflict

更新时间:2025-06-18 16:03:46
编码PK4Z

关键词

索引词Harmful event occurring after cessation of armed conflict、其他和未特指的发生在武装冲突停止后的损伤事件、由于作战行动或可归类于作战行动引起的,但发生在敌对行动停止后的损伤 [possible translation]、由于作战行动或可归类于作战行动引起的,但发生在敌对行动停止后的损伤
别名战后损伤、战后伤害事件、战后未明伤害、战后不明伤害、战后遗留伤害、战后遗留损伤事件、战后非特定伤害、战后非特指伤害、战后未明确伤害、战后未明确损伤事件

其他和未特指的发生在武装冲突停止后的损伤事件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明确暴露史
      • 在武装冲突结束后(通常指停火协议生效后3个月内)的冲突遗留区域(雷区、未爆炸弹药区、战场废墟)活动。
    • 客观损伤证据
      • 影像学确认的穿透性损伤(X线/CT显示异物残留或骨质破坏)。
      • 手术探查证实存在与武器/爆炸物相关的组织损伤(如破片嵌入、冲击波致内脏撕裂)。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机制关联性证据)

    • 损伤特征符合武器致伤机制
      • 伤口呈星芒状撕裂(爆炸破片伤)。
      • 存在特征性损伤模式(如"跳弹伤"、"地雷截肢伤")。
    • 实验室支持证据
      • 血清肌酸激酶(CK)>500 U/L提示广泛肌肉损伤(爆炸伤阳性率约60%)。
      • 降钙素原(PCT)>0.5 ng/ml提示继发细菌感染风险。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影像学评估
    ├─X线平片(优先)
    │ ├─骨折/关节脱位
    │ └─金属异物定位
    ├─CT扫描(黄金标准)
    │ ├─内脏损伤评估
    │ └─三维重建(弹道分析)
    └─超声检查(快速筛查)
    ├─气胸/血胸
    └─腹腔游离液体

    • X线判断逻辑
      • 金属密度影直径>2 mm可被检出,用于初步异物筛查,但无法评估软组织损伤程度。
    • CT增强扫描指征
      • 弹道经过"危险三角"(膈肌-脐-脊柱连线区域)需立即行腹部增强CT排查血管/脏器损伤。
  2. 功能评估检查

    • 神经电生理检查
      • 周围神经损伤后14天行肌电图,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振幅下降>50%提示轴索损伤。
    • 血管造影指征
      • 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消失或ABI指数<0.9时需行DSA评估血管完整性。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液学指标

    • 白细胞计数>12×10⁹/L:提示急性炎症反应或早期感染(敏感度82%,特异度64%)。
    • 血红蛋白<90 g/L:需警惕活动性出血或挤压伤导致的溶血(每6小时复查趋势)。
  2. 凝血功能

    • 纤维蛋白原<1.5 g/L:提示消耗性凝血病,常见于多发弹片伤伴组织因子释放。
    • D-二聚体>5 mg/L:需排查深静脉血栓形成(爆炸伤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可达25%)。
  3. 生化指标

    • 肌红蛋白>1000 μg/L:提示横纹肌溶解风险(挤压伤患者阳性率>70%)。
    • 血尿素氮/肌酐比值>20:1:提示脱水或肾前性肾功能损伤。

四、分层诊断流程

  1. 一级优先(立即干预)

    • 符合以下任一项:
      • 收缩压<90 mmHg
      • Glasgow昏迷评分≤13
      • 进行性血胸/张力性气胸
  2. 二级优先(2小时内处置)

    • 开放性骨折伴血管损伤
    • 弹道穿过体腔但生命体征稳定
  3. 三级优先(延迟处理)

    • 表浅软组织损伤无活动出血
    • 单一肢体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

参考文献

  1. 国际红十字会《战争外科手册》(2023版)
  2.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战伤专题综述(2024)
  3. 世界卫生组织《爆炸伤应急管理指南》(2022)
条目武装冲突停止后的地雷爆炸PK40
条目武装冲突停止后的炸弹爆炸PK41
条目其他和未特指的发生在武装冲突停止后的损伤事件PK4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