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皮肤镜检查]
A --> C[反射共聚焦显微镜]
B --> D[可疑病变]
C --> D
D --> E[组织活检]
E --> F[常规病理]
F --> G{确诊原位黑色素瘤?}
G --> |是| H[分子检测]
G --> |否| I[其他鉴别诊断]
H --> J[BRAF/NRAS基因检测]
判断逻辑:
皮肤镜检查:
阳性特征:不规则色素网(特异性92%)、蓝白幕结构(特异性85%)。
意义:优先筛选需活检的高危皮损。
反射共聚焦显微镜:
判断依据:表皮内非典型黑色素细胞聚集成巢(敏感度75%)。
优势:无创性评估细胞排列模式。
分子检测:
BRAF突变阳性:提示可能对靶向治疗敏感(适用于进展风险高的病例)。
NRAS突变阳性:与更活跃的细胞增殖相关,需加强随访。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组织病理学:
S-100强阳性:支持黑色素细胞来源(敏感度95%)。
Ki-67指数≥10%:提示较高增殖活性,需警惕潜在进展风险。
分子检测:
BRAF V600E突变:
阳性者5年内进展为侵袭性黑色素瘤的风险增加2.5倍。
指导使用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等靶向药物(若进展为侵袭性病变)。
CDKN2A基因缺失:与家族性黑色素瘤相关,需筛查一级亲属。
免疫指标:
PD-L1表达阳性:预示可能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有效(CPS≥1)。
四、总结
诊断核心:必须依赖组织病理学确认表皮内恶性黑色素细胞增生且基底膜完整。
分层评估:结合分子特征(BRAF/NRAS)和增殖标志物(Ki-67)进行风险分层。
随访重点:BRAF突变阳性患者需每3个月皮肤检查,监测早期浸润征象。
参考文献:
[1] WHO Classification of Skin Tumours (2018)
[2]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Melanoma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