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排除标准:
影像学检查树:
一级检查:头颅MRI(含DWI序列)
├─阳性→二级检查:MRA
│ ├─异常→三级检查:DSA(金标准)
│ └─正常→考虑非血管性病因
└─阴性→血清/脑脊液免疫学检测
判断逻辑:
检查项目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
CRP | ≥20 mg/L | 提示活动性血管炎症,需动态监测治疗反应 |
ESR | ≥40 mm/h | 非特异性炎症标志,需结合影像学 |
抗内皮细胞抗体 | ≥1:160(IIF法) | 特异性标记血管内皮损伤,阳性率约60% |
脑脊液IgG指数 | ≥0.7 | 提示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见于60%自身免疫性脑动脉炎 |
血清IL-6 | ≥15 pg/mL | 反映Th17细胞活化程度,与疾病活动度正相关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800 pg/mL | 提示血管修复活跃,可能预示血管狭窄进展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