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与医疗操作直接关联:
① 明确记录在围产期(分娩后24小时内)或产后期间(分娩后42天内)发生的医疗操作
② 皮肤损伤部位与医疗干预部位完全吻合
③ 损伤类型符合医源性皮肤损伤典型模式(如胶带撕脱伤、光疗烫伤等)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时间关联性:损伤发生于医疗操作后72小时内
损伤特征:至少符合以下1项典型皮损表现:
边界清晰的机械性损伤(胶带撕脱伤、压疮)
热损伤特征(光疗相关红斑伴水疱)
化学性皮炎(接触医用粘合剂或消毒剂后的湿疹样改变)
排除原发病:排除先天皮肤病(如鱼鳞病)、感染性皮损(如脓疱疮)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证据):
高危因素存在(满足≥2项):
早产儿(胎龄<37周)
低出生体重(<2500g)
长时间医疗干预(如持续光疗>48小时)
使用高致敏性医疗材料(含乳胶制品)
损伤进展符合医源性模式:
损伤沿医疗器械接触轨迹分布
停用相关医疗设备后损伤改善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皮肤评估]
A --> C[感染排查]
A --> D[损伤深度评估]
B --> B1(伍德灯检查)
B --> B2(皮肤温度测绘)
C --> C1(细菌培养)
C --> C2(真菌镜检)
D --> D1(高频超声)
D --> D2(皮肤共聚焦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