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累及胎儿或新生儿体被的疾患Disorders involving the integument of fetus or newborn

更新时间:2025-06-22 00:15:39
子码范围KC20 - KC9Z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involving the integument of fetus or newborn
别名新生儿皮肤病变、胎儿皮肤病症、新生儿表皮疾患、胎儿体被发育异常、fetal-neonatal-integument-disorders

累及胎儿或新生儿体被的疾患


一、临床定义

累及胎儿或新生儿体被的疾患是指发生在围生期,影响胎儿或新生儿皮肤、黏膜、脐带及皮下组织的一系列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炎症性皮肤病、口腔黏膜疾患、脐带感染或异常情况等。它们在临床上表现为局部红斑、水疱、溃疡、色素沉着或其他形态改变,并可伴有疼痛或局部不适感。


二、医学定义

这类疾病涵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病理过程,从轻微的生理变异到严重的先天性缺陷或获得性感染。主要特征为:

这些条件反映了皮肤作为人体最大器官在保护机体免受外界侵害方面的复杂作用及其与内环境稳定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病因:病原学机制

  1. 遗传因素: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皮肤结构或功能缺陷,如鱼鳞病、色素失禁症。
  2. 环境暴露:母体药物/毒素暴露(如抗癫痫药物致胎儿表皮松解)、分娩时机械损伤(如产钳导致的皮下出血)。
  3. 微生物感染:细菌(B族链球菌)、病毒(HSV-2)、真菌(白色念珠菌)感染是常见原因,尤其在皮肤屏障薄弱的早产儿中易发。
  4. 营养状态:孕期母体或新生儿营养失衡可能诱发疾病(如必需脂肪酸缺乏导致的皮肤脱屑)。

四、病因:传播途径与高危因素

  1. 传播途径

    • 垂直传播:通过胎盘血行感染或产道接触病原体(如HSV经产道感染)。
    • 水平传播:出生后通过医护人员手部或污染器械接触传播。
  2. 高危人群

    • 胎龄<37周的早产儿
    • 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
    • 母体存在未控制的产道感染(如GBS定植)
    • 侵入性分娩操作史(如胎头吸引术)
  3. 合并感染高发机制

    • 新生儿皮肤pH值偏高、表皮角化不全,导致抗菌肽活性降低
    • 频繁医疗操作(如脐静脉置管)破坏皮肤完整性
    • 母源性抗体水平下降(尤其是生后2-4周)

依据来源:根据ICD-11编码说明、相关儿科教材及文献综述整理而成。请注意,针对具体病例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专业评估和处理。

分部与早产有关的皮肤疾患KC30-KC3Y
分部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KC50-KC7Y
条目累及脐带的情况KC20
条目新生儿炎症性皮肤病KC21
条目新生儿皮下脂肪疾患KC22
条目新生儿口腔黏膜疾患KC23
条目影响皮肤的新生儿营养性疾患KC24
条目其他新生儿皮肤疾患KC40
条目各种特指的特发于胎儿或新生儿的体被情况KC41
条目母体抗体引起的新生儿皮肤病KA07
条目未特指的累及胎儿或新生儿体被的疾患KC9Z
分部受母体因素或妊娠、产程或分娩并发症影响的胎儿或新生儿KA00-KA0Z
分部与孕周长短或胎儿生长有关的新生儿疾患KA20-KA2Z
分部产伤KA40-KA4Z
分部胎儿或新生儿感染KA60-KA6Z
分部胎儿或新生儿出血性或血液系统疾患KA80-KA8Z
分部特发于围生期或新生儿期的神经系统疾患KB00-KB0Z
分部特发于围生期或新生儿期的呼吸系统疾患KB20-KB2Z
分部围生期或新生儿期存在的心血管疾患KB40-KB4Z
分部胎儿或新生儿特发性暂时性内分泌或代谢障碍KB60-KB6Z
分部胎儿或新生儿消化系统疾患KB80-KB8Z
分部特发于围生期或新生儿期的泌尿生殖系统疾患KC00-KC0Z
分部累及胎儿或新生儿体被的疾患KC20-KC9Z
分部新生儿体温调节障碍KD10-KD1Z
分部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疾患KD30-KD3Y
条目未特指的起源于围生期或新生儿期的情况KD5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