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性青紫综合征Painful bruising syndrome
更新时间:2025-06-18 11:48:42
关键词
索引词Painful bruising syndrome、痛性青紫综合征、心因性紫癜、人工紫癜、Gardner-Diamond综合征、戈--戴氏综合征、痛性挫伤综合征、自体红细胞敏感性紫癜、疼痛性瘀斑性紫癜、疼痛性青肿综合征、疼痛瘀斑综合征
同义词Gardner-Diamond syndrome、Psychogenic purpura、Factitious purpura
(ED02) 痛性青紫综合征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核心症状
-
疼痛性皮肤前驱症状:
- 烧灼感/针刺感:皮肤局部出现烧灼或针刺样不适,持续数小时至数天(高,80%-90%)[^1][^2]。
- 跳动感:部分患者描述为局部血管搏动样疼痛(常见,60%-70%)[^1]。
-
瘀斑相关症状:
- 突发性疼痛性紫癜:在红斑基础上迅速出现紫色瘀斑,边界清晰,触痛明显(高,90%以上)[^1][^4]。
- 伴随瘙痒或胀痛:约30%-40%患者报告轻度瘙痒或肿胀感[^3]。
-
全身伴随症状:
- 头痛/失眠:与情绪压力相关,约50%-60%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相关的神经精神症状[^2][^4]。
- 恶心/呕吐:较少见(10%-20%),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5]。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皮肤病变特征:
- 红斑→紫癜演变:初始表现为局限性红斑(直径1-5cm),24-48小时内进展为深紫色瘀斑(高,95%以上)[^1][^2]。
- 自限性消退:紫癜在1-2周内逐渐褪色,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常见)[^3]。
-
分布特点:
- 下肢优先:70%-80%病例首发于下肢,尤其是胫前区[^4]。
- 多灶性复发:同一区域反复发作(高,60%-70%)[^1]。
非典型体征
- 躯干/面部受累:约20%-30%患者出现躯干或面部紫癜[^5]。
实验室特征
-
凝血功能检查:
- 出/凝血时间正常:所有病例均无凝血异常(100%)[^3][^5]。
- 血小板计数正常: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键鉴别点)[^2]。
-
免疫学检查:
- 自体红细胞皮试阳性:部分研究显示皮下注射自体红细胞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特异性高,但临床少用)[^1]。
影像学特征
- 无特异性表现:超声或MRI检查通常无血管结构异常,主要用于排除其他血管性疾病[^4]。
注释
- 情绪触发机制:约80%病例发作前有明确情绪应激事件(如家庭冲突、工作压力)[^2]。
- 性别差异:女性占比超过90%,尤其集中在30-50岁年龄段[^1][^3]。
- 自愈倾向:尽管反复发作,多数病例无系统性器官损害,但需警惕极少数合并消化道出血(<5%)[^5]。
参考文献:
[^1] ICD-11 国际疾病分类(2023版)ED02条目
[^2]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8年《罕见出血性疾病诊疗共识》
[^3] 《临床皮肤病学》(第5版)章节:自身免疫性皮肤血管病
[^4] J Am Acad Dermatol (2021) 关于心理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5] Br J Haematol (2019) 系统性综述:痛性青紫综合征的长期随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