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识别肾细胞癌的主要遗传突变,并成功研发出针对这些突变所产生的蛋白质的mRNA疫苗。这项由波士顿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团队开展的小型临床试验,对9名III期和IV期肾癌患者注射个性化抗肿瘤疫苗后,观察到强烈的免疫反应。
根据2月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的标题为《新抗原疫苗在肾细胞癌中诱导抗肿瘤免疫》的研究报告显示,该疫苗通过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癌细胞来预防复发。研究显示所有9名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均保持无癌状态,中位随访时间达40个月。
梅丹塔医院儿科血液肿瘤及骨髓移植中心主任Satya Prakash Yadav博士指出:"研究人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识别了肾癌的主要驱动突变,并针对这些突变产生的蛋白质开发mRNA疫苗。这种疫苗可能具有类似于俄罗斯此前宣称的癌症治疗潜力,但目前尚未有足够数据支持其广泛使用。"
研究显示,参与试验的患者具有典型的高风险肾细胞癌特征:7名患者为3级高分级疾病,2名患者为4期转移性疾病。疫苗通过提取患者肿瘤中的新抗原(突变蛋白片段)制备,这些新抗原作为肿瘤特有的分子标记物,与机体其他细胞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人员使用预测算法筛选最可能引发免疫反应的新抗原,最终成功为所有9名符合条件的患者制备并注射个性化疫苗。研究显示每个肿瘤样本中位存在45个高质量编码突变,平均合成15个含新抗原的肽段并分配到4个肽池中进行注射。
值得注意的是,7名患者接种了源自癌症驱动突变的新抗原疫苗,其中5名患者同时在接种部位皮下注射伊匹单抗。研究观察到外周T细胞克隆的持久扩增,9名患者中有7人检测到针对自体肿瘤的T细胞反应。研究人员指出:"这些结果表明新抗原靶向疫苗能够有效针对关键驱动突变并诱导抗肿瘤免疫,结合所有接种患者无复发的观察结果,凸显了其作为肾细胞癌辅助治疗的潜力。"
尽管这项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包括印度医学协会科学委员会协调员Rajeev Jayadevan教授在内的专家指出,这种疫苗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癌症类型。Jayadevan强调:"我们应避免给予不切实际的期望,癌症治疗需要根据肿瘤类型和个体特征进行选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