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425. 病例报告:隐藏的罪魁祸首——揭开一名年轻成年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

425. Case Report: The Hidden Culprit - Unraveling the Cause of Malignant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a Young Adult - Trinity Health Livonia Hospital

美国英语心血管医学
新闻源:unknown
2025-09-05 03:42:12阅读时长4分钟1751字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年轻患者电生理学检查心脏磁共振成像植入式除颤器心肌纤维化亚临床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基质离子通道病炎症性疾病运动试验心脏MRI晚期钆增强

内容摘要

本报告详细分析了一例年轻健康男性反复心脏骤停的罕见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例,通过电生理检查和心脏磁共振成像发现隐匿性心肌纤维化病变。重点探讨了瘢痕介导性室速的诊断标准、晚期钆增强(LGE)在风险分层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植入式除颤器(ICD)在二级预防中的必要性,同时揭示了运动诱发心律失常的机制和心肌纤维化的长期风险。

核心要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本病例凸显了在看似健康的年轻人中诊断和管理室性心律失常的挑战及重要性。以下是本次讨论的五个关键结论:

  1. 电生理学检查(EP):在无明显结构性心脏病的运动诱发室速患者中具有核心诊断价值。通过基底下壁左心室的基质标测发现异常延迟电位,明确了折返环路位置。
  2. 心脏磁共振成像:能检测细微心肌异常。心肌下壁和侧壁的晚期钆增强(LGE)提示隐匿性心肌病变,其敏感度远超传统影像学检查。
  3. 心律失常机制推断:右束支阻滞伴西北轴向的心电图特征提示瘢痕介导机制,而非离子通道病或特发性室速。
  4. 植入式除颤器(ICD):对于恶性心律失常的二级预防至关重要。患者初期拒绝植入的案例强调了医患共同决策和患者教育的重要性。
  5. 瘢痕动态性:"瘢痕基质可能随时间进展形成新致心律失常区域"的结论,证实了即使实施导管消融,仍需长期ICD治疗的必要性。

临床笔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笔记由朱马·宾·菲罗斯撰写。

1. 年轻患者无明显结构性心脏病时室性心律失常的潜在病因

2. 电生理检查区分瘢痕介导室速与离子通道病的方法

3. 年轻患者复发性室速/室颤管理关键

4. 运动加重心律失常风险的机制

5. 心脏MRI晚期钆增强的风险分层价值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