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ALA LUMPUR, Sept 4 — 当大多数人想到痴呆症时,脑海中浮现的是六七十岁虚弱老人努力回忆简单细节的画面。
但痴呆症的另一面鲜为人知:它可能侵袭正值壮年的年轻人,甚至波及学龄儿童。
年轻人往往忽视早发性痴呆的早期症状,通常将其误认为压力或抑郁——导致病症诊断不足。
目前马来西亚尚未公布早发性痴呆症的确切统计数据。但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医学与健康科学系神经学副教授Liyana Najwa Inche Mat博士引用国际研究指出,约有10至15%的痴呆症病例发生在较年轻成年人群体。考虑到马来西亚现有超过50万痴呆症患者,她估计65岁前发病的早发性痴呆症病例可能达数千例。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神经学系主任Liyana Najwa博士透露,其神经老年门诊确诊的最年轻痴呆症患者年仅三十多岁。马来西亚阿尔茨海默症协会资源与培训经理Jenny Lim指出,突然退出社交生活或长期孤立可能是早发性痴呆的另一显著征兆。她举例说明,原本活泼的同事突然回避集体活动,声称疲劳或缺乏兴趣;求职受挫或陷入抑郁的年轻人因长期居家导致大脑处于停滞状态,这些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如何识别早发性痴呆症征兆?
Liyana Najwa博士将早发性痴呆症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 早期阶段:出现细微记忆遗漏和轻度思维问题,如健忘、找词困难或难以处理复杂任务。
- 中期阶段:认知缺陷更加明显,复杂任务执行能力持续下降,行为出现改变,护理依赖性增强。
- 晚期阶段:出现严重记忆和思维障碍,语言能力丧失,运动功能受损,完全依赖照护者。
"遗传因素至关重要,特别是与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症或额颞叶痴呆相关的基因突变。因此家族病史是重要警示信号",她强调。
马来西亚阿尔茨海默症协会Jenny Lim补充说明,突发社交退缩或长期孤立也是重要征兆:"例如原本活泼的同事突然回避活动,求职受挫或抑郁者长期居家导致大脑停滞,这类人群存在较高风险"。
儿童群体同样面临威胁
根据2020年儿童痴呆症倡议组织数据,全球约70万名儿童受儿童期痴呆症影响。这种在18岁前发作的疾病源自一组罕见且大多无法治愈的脑部疾病。不同于老年人的衰老相关痴呆,Liyana Najwa博士指出儿童痴呆症主要源于遗传性疾病,如溶酶体贮积症。其发展阶段分为:
- 早期阶段:行为或动作出现轻微改变,或出现技能延迟与丧失。
- 进展阶段:认知与运动能力持续衰退,可能出现癫痫发作及视听障碍。
- 晚期阶段:出现严重认知与运动障碍,包括瘫痪、感染及呼吸并发症等重大健康问题。
尽管马来西亚认为儿童痴呆症属罕见病症,但Liyana Najwa博士指出其诊断率低,因症状与发育或神经系统疾病重叠。
年轻患者护理为何更具挑战?
相较于老年痴呆症家庭的照护模式,年轻患者家庭常面临角色反转困境。Lim指出某些病例中,退休父母需重返工作岗位以支撑家庭并照顾患病子女,特别是当患者原本是家庭经济支柱时。照护机构在应对年轻患者及边缘群体(如HIV/AIDS共病患者)时面临特殊挑战:"年轻患者即使病症进展仍存在生理需求,可能展现失当行为。这类情况常导致照护机构被迫将患者遣返家庭",她解释说。同时多数机构因共病管理复杂性,即便患者定期筛查,也对收治HIV/AIDS与痴呆共病患者持保留态度。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