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产科利巴克汀大肠杆菌与结直肠癌风险显著升高相关

Colibactin E. Coli Tied to Higher Colon Cancer Risk | Mirage News

日本英语医学研究
新闻源:Mirage News
2025-08-23 01:46:36阅读时长2分钟691字
健康产科利巴克汀大肠杆菌结直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癌症预防细菌感染DNA损伤炎症反应风险筛查新疗法

内容摘要

京都府立医科大学联合研究发现,携带产科利巴克汀毒素的大肠杆菌(pks+ E. coli)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其结直肠癌病史发生率是未携带者的3.25倍。研究通过术前内镜取样发现该菌株与DNA损伤、炎症因子升高相关,建议通过益生菌/噬菌体等靶向微生物干预预防癌症,研究已发表于eGastroenterology期刊。

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携带产科利巴克汀毒素的大肠杆菌(pks+ E. coli)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其结直肠癌病史发生率是未携带者的三倍以上。

这项发表在《eGastroenterology》上的研究揭示,肠道微生物可能在遗传易感人群中加速癌症风险的作用机制。研究团队在2018-2019年间对75例未接受结肠手术的FAP患者进行了研究,通过内镜采集结肠息肉及周围黏膜组织样本检测pks+大肠杆菌。

关键发现包括:

  1. 高感染率:该菌株在患者中普遍存在,尤其在吸烟人群中更为显著。
  2. 手术影响:曾接受结直肠手术的患者未检出该菌株,提示完整肠道菌群对细菌定植的重要性。
  3. 癌症关联:未手术患者中,有结直肠癌病史者携带该菌株的概率达3.25倍风险比。
  4. 组织变化:含该菌株的腺瘤显示更严重的DNA损伤和炎症反应,包括促炎细胞因子IL-6水平升高。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细菌产生的科利巴克汀毒素可能通过DNA损伤和炎症信号传导,加速FAP患者本已脆弱的结肠组织癌变进程。该研究首次在手术前阶段观察FAP患者的天然肠道菌群环境。

研究团队强调发现仍属初步,需更大规模多中心研究验证。若获确认,可能催生:

  1. 靶向微生物预防(益生菌/噬菌体/抗生素)
  2. 通过粪便或黏膜样本检测进行风险筛查
  3. 针对科利巴克汀诱导的DNA损伤和炎症的新疗法

该研究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癌症预防策略提供了基因、微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新视角。研究详情参见:Ishikawa H 等,《eGastroenterology》2025;3:e100177。

《eGastroenterology》是由英国医学期刊出版集团(BMJ)新创刊的开放获取期刊,专注胃肠病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