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与住院医师、放射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合作开发人工智能驱动的医疗解决方案。
原则一:AI不是医生替代品,而是强大助力
大多数医生认为AI是处理繁琐事务(如总结大数据集)的工具,能让他们专注于核心工作——诊断和治疗患者。作为设计师应做到:
✅ 让AI像助手般存在,而非决策者
✅ 确保其功能能增强而非复杂化医生的工作
原则二:透明性构建AI可信度
虽然医疗专业人士在研究中表现出对AI生成内容的信任,但实际诊疗时信任将成为关键。建议采用:
🔍 明确标注AI生成内容与人工输入
📊 展示置信度评分(如"该诊断可信度85%")
📂 显示数据来源供使用者验证AI逻辑
越透明的AI系统越能获得用户信任
原则三:需提醒用户AI可能出错
"AI预测可能不完全准确"的免责声明看似有损信任,实为安全保障。医生不应完全依赖AI,适度的质疑是必要的——因为在医疗领域,最终决策必须由人类把控。
原则四:静态原型难以展示AI特性
虽然Figma表现优异,但部分AI功能在静态原型中难以还原。建议:
✔ 使用实时数据模拟展示动态洞察
✔ 采用交互式原型或编码模型演示真实AI行为
医疗AI设计不仅是界面设计,更要考虑用户与学习型系统的互动方式
总结:医疗AI的未来需要审慎设计
🎯 让AI像助手而非主宰者
🎯 透明性建立信任——展示AI决策逻辑
🎯 始终让人类判断成为最终决策
作为设计师,我们有责任让AI变得直观可信且安全,真正赋能医疗专家而非替代他们。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