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应用和电脑游戏声称能"训练大脑",这类产品随处可见。它们承诺增强记忆力、提升专注力,甚至延缓认知衰退。对于希望保持思维敏捷的老年人来说,这些听起来颇具吸引力。但这些应用真的有效吗?
简单来说,其效果远不及营销宣传所暗示的那样显著。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及其他专家指出,相关研究存在局限性。某些研究显示存在微弱益处,而其他研究则未发现任何改善。下文将详细解析现有研究成果,并探讨这些应用是否值得65岁以上人群投入时间。
关于老年人大脑训练应用的科研结论
大脑训练应用公司的主张往往大胆,但实证依据参差不齐。波士顿退伍军人医疗系统认知与行为神经病学部主任安德鲁·布德森(Andrew Budson)博士解释道,许多关于这些应用的研究存在方法缺陷。这些研究通常未能控制可能影响结果的外部变量,导致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存疑。
爱荷华大学2019年开展的一项研究引发关注:实验组老年人参与为期10周的电脑化训练项目,对照组则进行普通电脑游戏。结果显示实验组信息处理速度更快,工作记忆略有改善。这看似验证了大脑游戏的积极作用,但后续类似试验未能持续验证这些发现。
例如,2020年发表在《国际老年精神病学》(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期刊的研究采用相似设计测试80岁以上老年人。这次研究显示,大脑训练组和对照组在记忆或思维能力方面均未出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这表明某些年轻老年群体中观察到的益处并未在年长群体中重现。
更值得关注的是,某些研究发现长时间屏幕使用(特别是社交媒体)与更差的大脑结局相关。2021年《普通心理学杂志》的研究指出,频繁刷屏与情绪低落、未来记忆问题风险升高存在关联。
综合现有证据表明,这些应用可能提升用户在特定游戏任务中的表现,但这些技能未必能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认知能力提升。你可能在应用中表现更佳,但记住眼镜放在何处的能力未必增强。
老年人是否应该使用大脑训练应用?
老年人是否应花时间使用这些程序?布德森博士等专家认为这取决于个人目标。如果你享受这些游戏,偶尔使用并无害处,可将其视为爱好而非医疗工具。
但如果目标是维护长期认知健康,专家指出有更可靠的策略。哈佛医学专家推荐规律运动、地中海饮食、优质睡眠等经验证有效的习惯。
社交联系是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发表在《国际神经心理学学会杂志》的大规模研究发现,保持社交活跃的老年人认知衰退风险比孤立者低70%。
听音乐或演奏乐器能激活大脑多个区域,正念冥想则通过缓解压力(已知的记忆问题风险因素)产生益处。《老年医学期刊》和巴尔的摩纵向衰老研究显示,保持积极心态的老年人记忆衰退更少。
大脑训练应用虽无直接危害,但远非它们被宣传的"神奇解决方案"。如果你喜欢这些应用,可以将其纳入日常活动,但切勿依赖其作为唯一认知维护手段。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