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DINAMIT: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植入式除颤器研究

DINAMIT: The Defibrillator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ial

国际多中心研究英语医学研究
新闻源:unknown
2025-09-04 22:07:16阅读时长2分钟816字
急性心肌梗死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性疗效总死亡率心律失常死亡非心律失常死亡心肌缺血预防性ICD植入局限性健康

内容摘要

该研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高危患者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预防性应用进行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发现ICD虽显著降低心律失常死亡风险达58%,但未改善总死亡率,且伴随非心律失常死亡风险增加。研究揭示了ICD在急性期应用的局限性,并提示心肌缺血可能影响干预效果。研究结果对ICD在心肌梗死早期的临床应用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研究背景

大型随机临床试验证实,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在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能有效降低猝死风险。一级预防试验如MUSTT、MADIT I/II研究了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但多数受试者入组时距心梗已超过6个月。尽管心梗后一年死亡率仍高达40%,且其中约40%为心律失常死亡,但尚无随机对照试验评估ICD在此早期阶段的预防性疗效。

研究设计

DINAMIT试验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估心梗后40天内高危患者接受ICD联合最佳药物治疗(OMT)对比单独OMT对总死亡率的影响。

入选标准

排除标准

终点指标

研究方法

全球10国73个中心筛查患者,1016例符合标准者中674例(66%)入组,随机分配至ICD+OMT组(n=332)或OMT对照组(n=342)。所有患者基线均接受OMT治疗(β受体阻滞剂87%、ACE抑制剂95%、调脂药物77-80%、抗血小板药92%)。平均随访30个月。

研究结果

两组基线特征平衡(平均年龄62岁,77%男性,35%既往心梗史,72%为前壁心梗)。主要终点显示全因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6.9% vs ICD组7.5%,p=0.66)。但ICD组心律失常死亡风险降低58%(1.5% vs 3.5%,p=0.009),该获益被非心律失常死亡风险增加(6.1% vs 3.5%,p=0.016)所抵消。生存曲线显示非心律失常死亡风险在5-6个月后开始升高,且持续随访期。

研究结论

  1. ICD未降低心梗后早期高危患者的总死亡率
  2. ICD显著减少心律失常死亡,但增加非心律失常死亡
  3. ICD可能改变死亡模式(从心律失常转为非心律失常)
  4. 心肌缺血可能影响研究结果
  5. 该研究定义了预防性ICD植入的局限性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